中职教材校本化的研究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1期   作者:赵静
[导读] 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致力于进行教材的优化,打造中职教材的校本化课程
        摘要: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致力于进行教材的优化,打造中职教材的校本化课程,以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学生、学校以及企业的需求,真正地基于学校的教育,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本文中,笔者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浅谈如何做好中职教材的校本化设计。
        关键词:中职;校本化;学生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承载着职业教育的思想,对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中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时能够看出,教师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千篇一律,缺乏中职教育中的职业性,以至于中职教育逐步丧失特色,无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指导。而随着校本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在现阶段的中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也应当注重教材的校本化设计,切实地结合学生和中职教育的特色出发,设定具有针对性的教材,从而以此为基础,实现中职院校的有效施教。
        一、以学生能力为基础,贴合学生实际情况
        教材校本化的设计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优化,也是对“一刀切”教育模式的挑战,能够切实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育任务的设计,在满足学生兴趣、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精准性。
        具体而言,首先,校本教材应当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进行知识主动探究的动力,当中职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兴趣时,学生也会主动地耗费自身的能力去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考察,以便让校本教材增添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其次,校本教材上安排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试想如果在校本教材上安排的知识超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表现出对知识的逃避心理,让学生形成畏难的情绪,以至于最终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情况,为学生设定难度适中的学习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进行教育内容的安排,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参与中职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中职教育的实效性,从而让中职教材的校本化设计发挥应有的价值。
        二、以层次递进为过渡,满足学生认知特性
        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学生先对一些简单的内容有所认知后,学生才能够学习较难的部分,逐步完成对整个知识的建构。所以,在进行教材的校本化设计中,教师也应当考虑到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切实地围绕递进性的原则,促进教材的有效校本化设定。


        例如,在实际设计教材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些简单的理论性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具有一定的思想,从理论层面提高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第二部分,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综合性,具有难度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后,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能。第三部分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检测的习题,并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罗列,引导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进行自测,检验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显而易见,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知识的特性进行教育内容的安排,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高对中职知识的学习质量。
        三、以学生未来为方向,融入多种能力要求
        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使得当前中职院校的教学难度更高,教师在对学生教授基础的中职知识之外,也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致力于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在需要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之余,也需要人才具有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教材校本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企业的需要作为方向,对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
        就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来说,教师就可以在教材当中安排合作学习的模块。在具体实施教育活动时,教师先按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安排,保持每个小组当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随后,教师为学生安排实训性质的任务,模拟学生未来参与企业工作的场景,让学生在与同伴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完成任务。在学生进行任务实施时,学生能够切实地体会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价值,更好地于同伴进行配合,实现任务的最优化完成,从而在与同伴进行合作中,逐步增强自身的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此外,在设定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融入一些实训类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实施这部分的任务中,进一步地增强自身的多种能力,满足企业的需求。
        总而言之,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教材的校本化设计,能够切实地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方向,体现中职教育的学科特色,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让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高素质、高才能,从而在未来参与工作时,能够迅速地形成工作状态,提高完成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永芳.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校本化改革的思考[J].中国培训,2016(07):52-53.
        [2]焦迎. 天津市中职学校校本教学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