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教育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1期   作者:吴程艺
[导读]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我国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我国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提出,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无数的教学经验表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正确的。本文将主要针对陶行知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中意义及应用展开讨论,希望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式”的音乐教学情景中,找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音乐教学;音乐鉴赏
        前言:音乐教育在我国各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起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水平,陶冶学生音乐情操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可以应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构建学生喜爱的“生活式”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环境中获得成长。
        一、陶行知教育理念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他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而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中心。而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观点认为,社会教育也有学校教育的内容。而“教学做合一”,主要是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变得更加具体化,要求教学行为“劳力上劳心”,意思是让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和启发,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延续,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
        二、陶行知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丰富并完善学生的生活,完成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启发,例如在学习“音的强弱”一课时,学生可以亲自挑选一些生活素材,通过敲打器材的方式,来感受音的强弱。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比赛,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增加对音乐学习的热情,比如说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和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舞台感知能力,使学生在音乐比赛活动中,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准备过程中,增强对大型集体活动的荣誉意识,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团结协作,将音乐教学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指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2]。
        三、当代音乐教学中的缺陷
(一)教学形式单一
为了能够让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在音乐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下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当代音乐教学中存在的缺陷,比如说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受到学校音乐条件的制约,学校对于音乐课的教学重视力度也是不够的,有的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音乐课的教学创造性比较差,进而造成了音乐教学形式比较单一,依然采用的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学唱一句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差,缺乏有效的教学互动[3]。
(二)教学情境缺乏吸引力
由于在音乐课中音乐教师所带来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能够给予学生的教学情境自然也会很少,而且大部分的音乐教学情境都已经老旧过时,很难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有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和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大,不能将客观生活经验融入到音乐情景的理解当中,这种对学生缺乏吸引力的音乐教学情境,自然无法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音乐资源探索。


(三)学生学习缺少合作探究
在当代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除了缺少必要的师生教学互动以外,教师能够给予学生的课堂讨论时间以及小组合作的机会也很少,课堂气氛比较压抑,不符合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思想要求,也不符合现代化音乐教育的逻辑,学生不能够针对一个音乐学习上的问题展开讨论,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使得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淡漠,更谈不上培养学生间的感情,音乐学习成绩不会很理想,弱化了音乐教育在我国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音乐课堂教学接触面狭窄
在我国传统的音乐课教学中,常常会将音乐课堂的教学范围束缚在教室之内,而且没有及时更新教材,音乐教师如果完全按照教科书进行教学的话,能够给予学生的音乐课知识面是比较狭窄的,同时学生的音乐课课堂参与性也是比较差的,上课会经常溜号、走神,做别的事情,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自然不够深刻,不能在音乐课堂中学习到对自身学习生活更多有趣的东西,无法开阔并增长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只能是井底之蛙,浅尝辄止。
        四、陶行知教育理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生活化音乐教学形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需要在音乐教学中创新性地融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创新生活化的音乐教学形式,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音乐教育,让音乐教育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比如在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就可以根据活动的形式,来决定音乐教学的形式,像是在观看奥运会比赛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导演关于开幕式、闭幕式的设计展开教学,启发学生的音乐设计思想,假如在现实生活中,学校想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应该怎样进行活动设计呢。
(二)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创造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
在创新音乐教学组织形式以外,还需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并创造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真正被音乐鉴赏课中的鉴赏内容所吸引,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要求,音乐课的情景教学课堂必须是开放的,能够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转换成更加真实、形象的教学内容,由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音乐认知情境入手,给予学生以多层次,不同角度的音乐引导情境,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去。
(三)实施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学习模式
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正确指导下,为学生开展“生活化”的音乐教育学习模式,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竞争合作性,将学生分组,并且在学校内积极开展生活化气息比较强的音乐汇演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和研究音乐的自主性,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着彼此,在“生活式”的音乐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彼此,培养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和感情。
(四)扩大生活化的课堂音乐教学范围
最后,在陶行知教育理念下,不必将音乐教学束缚在课堂或者是书本范围之内,而是可以在“生活化”的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现当代流行的音乐知识元素,找到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教学方向,带给学生更多创新的音乐思想,让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过去那些老旧的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还可以将音乐教学同其他学科的教学组合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将古诗添加上音乐旋律,伴随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歌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背诵王维的《山居秋暝》。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更好地应用到音乐教学当中去,目的是为了给当代音乐的课堂添砖加瓦,在“生活式”的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水平,自然而然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潘菲.陶行知生活化教育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5):321-322.
[2]李淑娟.巧设教学通道提升聆听效果——在小学音乐欣赏中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62.
[3]张婷婷.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融入[J].音乐时空,2015,(23):174-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