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心实感。” 中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基础,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那么如何让学生抓好用自己的作文训练不断增强写作能力,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放思想树立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的源泉。 所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教学,绝大多数是语文教师的一厢情愿,越俎代庖。许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尽管教师讲得唇焦口燥,学生仍无动于衷,难以下笔,写起作文来成为精神负担,久而久之写起作文还是停留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让学生解放思想,树立信心,热爱写作尤为重要,把书本知识吸取为自己的精神营养,手脑并用,勤于抄录,留心观察,多写心得,这样写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二、把握基础强化写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米”就说素材,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书刊、影视等方面。一篇文章主要素材可同时来自于几个方面,训练时只能从一个方面开始,由此及彼,循序渐进。
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才能使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写作源于生活。俗话说:“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首先是教师提出一般化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告诉学生看什么样的对象,大体上有哪几个方面,以级观察的顺序。其次是对作文的要求不宜过高,引导学生对周围的实际生活开始自己的观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景物等,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最后是等他们逐步下层了观察方法,并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初步掌握搜索素材的本领后,教师再提出一般化的提纲,让他们独立观察,让他们掌握基本逻辑思维律,学会运用定向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辐射思维等思想方法,这样反复训练,能够很好的开发智力,增强应变能力,学生才会逐渐敏捷、聪明起来,作文的思路也就清晰了,写起来也就游刃有余。
三、注重表扬诱发写作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某种有兴趣,就推动人们积极的认识他,接触它,获得它。学生对作文一旦有了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乐意去写,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必需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要求上进,爱好表扬、鼓励的特点,灌以爱的甘泉,点然习作火花。特别是在作文的眉批、位批上,写几句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成果已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这样可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产生写好作文的能力。
四、教师写下水作文提高写作兴趣
教师爱好写作,文章写得真情实意,生动形象,能给学生以启迪和鞭策,学生会情动而相随,就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上进心和好奇心,教师在指导学生的作文后和学生一起写,然后再念给学生听,这样,教师的写作水平不但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更主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更加敬佩你,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
写作是一种技能,只有坚持实践才能有所悟。对于学生来说,提高作文水平非一日成就的,只有循序渐进,以“练”为主,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