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认为在有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要注意到提升学生的课堂能力,通过各种方式来让学生关注语文教学,关注知识的迁移。因此,我认为,要想让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合于课堂,应该做到以下儿点:
首先,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消极的学习,转变为积极、热情地参
与。
关键词:有效课堂
一. 特色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它是一堂课的开始,是教师上课的“开
场白”。就能营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能得到充分调动。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反,教师导入形式呆板,导语枯燥无味,学生听而生厌,学习兴趣就会骤减,陷入被动接受状态,影响整堂课的学习。例如:我看到一篇文章中介绍语文口语表达的态势语言训练, 为了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什么是态势语,以及态势语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我在教学中对导课这一环节,进行了很巧妙地设计。第一节语文课,让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是很自然的。在介绍之前,对态势语言这一名词只字不提,只是在每个同学的介绍结束后,教师先从音量、普通话、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把与态势语言相关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姿等放在后面重点评说,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之后水到渠成,引出“态势语言”这一内容,势必会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二.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现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示情况和心理特点,不断创新,积极尝试,以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为目的。俗活说:“百闻不如一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充分说明了直观的价值。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越米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利用网络优势,便于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文、图、声、像兼备的动态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营选生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强调知识的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人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因此,如果老师所教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必然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同学们就会热情高涨,兴趣浓厚。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在语文课堂上就要重视这种口语的训练,
让他们去做充分的准备。由于同学们已经认识到了内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态度都非常认真,
自发地组成小组,反复演练,其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用激励法,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从以前上:课的情况看来,他们在课堂上不仅不敢说,也不想说。为了让他们敢说,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首先可采用激励的方法,利用榜样的力量。老师不点名,让学生主动走到讲台上:进行指定的口语训练,谁先走上讲台,谁就能拥有这次机会。一些胆大、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肯定会首当其冲,不在活下,但关键是,老师怎样去引导那些胆量小、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敢于上台大胆表现。如遇到有的同学在犹豫,这时老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励他,一定会收到满意的效果。一个鼓励的眼神能够碰撞出勇敢的火花,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够温暖一颗被冷落的心灵,一个坚定的动作能够传递给他无限的勇气。经过老师正确的引导,绝大
多数同学都能上台讲话了,并且口语表达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现代化学习方式。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
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要善于独立思考,只有能独立思考的人,才会在自身方面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在气质修养、人格境界方面获得终身提高的机会。学校的大多数学生缺乏的就是这种主动学习与独立思考的习惯,应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逐步形成。
引导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程度,充分调动学生
的主动性、能动性,变机械学习为主.动探索,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我们也应该高度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这程中,难免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错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鼓励,同时注重转变自己的指导方法和教育手段,平等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作为教师,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探索语文改革的新途径,使语文教学在
断地探索尝试中,真正找到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连必果. 坚持"有效教学"的教育观——从我的一堂公开课谈起[J]. 素质教育论坛,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