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特殊的韵律,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抒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底色。所以,诗词被称作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是当之无愧的,古诗词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给予每个时代的人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古诗词 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让我们的学生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也这样写道:在初中阶段,应调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作品,理解作品大意,初步赏析艺术手法,激发他们对古代诗歌的热情,浸润于古典作品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领悟古诗词的魅力,在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上我们还要动动脑筋。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依据韵律,朗读吟诵
古诗词有特殊的节奏韵律,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节奏固定,韵律很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在学习古诗词中,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多读。诗词吟诵,配乐朗读,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这种美,这是激发孩子学习古诗词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首先,让学生把握古诗词中朗读的基本节奏韵律。古诗词中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节奏韵律,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宋词的不同词牌以及元曲的不同曲牌等,都有比较固定的节奏韵律。
如:唐代诗人王湾的五言律诗《次北固山下》四联诗的朗读节奏韵律如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朗读节奏二二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朗读节奏二二一)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朗读节奏二一二)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朗读节奏二二一)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前”“悬”“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除了根据固定的格律读准特殊的节奏外,还要根据词意读对语音语调。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朗读诗词的规律后,我们可以让每个学生选定一首最喜欢的诗词,并为选定的诗词配上合适的音乐,反复朗读,配乐朗读成为自己经典的朗读作品。让学生有了成就感,找到喜欢古诗词的切入点,能够成为打开浩瀚诗词大门的钥匙,而且能真切的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
另外,我们应该多给学生创造朗诵诗词的舞台,例如,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古诗词诵读活动。如《致敬先贤古圣,飞扬华采青春》清明赛诗会,《月到中秋》中秋赛诗会等。
二、发挥想象,图文互注
想象联想,进入意境。中国的古诗词有着丰富意象,这也决定了古诗词深沉的内涵和表达的含蓄。如何把诗歌的浑厚内在传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学生对古诗词意象美的感悟。如何引领学生去感悟古诗词意象之美呢?例如《次北固山下》,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的意境: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中,两岸开阔,江面平静,风平浪静,一叶扁舟,慢慢行驶在江面上,舟上的人会是怎样的心境,豪迈,愉悦,孤寂?学生在想象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孤旅在外,思乡之情会油然萌生,这样学生能慢慢走进诗人的世界,走进诗词的内容,懂了也就记住了!
以图解诗,图文互注。王维诗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人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词中多数诗句凝练,含义颇丰,画面感强。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诗句内容用图画的形式描绘出来,在描画中会对诗句内容理解的更深更多。如《中国诗词大会》上康震老师现场作画,选手根据画面内容,猜一联古诗,这样的环节深受选手和观众的喜爱。
三、由大到细,由细入深
在课堂教学时,面对一首诗我们先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先让学生思考,此诗在写什么,学生能感受是送别诗,送别是什么心情?学生会说,依依不舍,凄凉,悲伤等等。让学生再品语句,哪些词句写出来这样的情感?“杨花”、子规”“龙标、五溪、夜郎”等,这些都是客体意象,那么情呢。“愁心”一词最关键,给这些客体意象涂上了一层忧郁的色彩。学生会把暮春时节落尽的杨花,杜鹃的悲啼,偏远的五溪,寄予明月的一颗愁心,一一品味出来。再结合背景,理解到李王二人情谊之久,之厚,之深,之远,理解到位。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对诗词的喜爱,应该水到渠成。
四、每日一诗,分类积累。
量变引起质变。积累很重要。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上,利用课堂常规时间(每天课前五分钟),赏析背诵古诗词。每天每个同学负责赏析一首诗词,可以按阶段分类进行。如,初一上学期苏轼诗词季,初一下学期李白诗词季等。每天积累一首诗,加上课内所学古诗词,学生的诗词储备量就能大大增加,学生可随时地反复涵泳,储存于大脑中随时有被启动和被激活的可能。“今日不彻,明日更思,今岁不彻,明岁复思,数年之后,或得于他书,或触于他物,或通于他事,忽然心窍顿开,从前疑义,透底了彻,有不期解而自解者”。大量诗词储存于心,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个人气质都会慢慢改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五、内化于心,仿写创作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有了大量的诗词积累,在一定的环境心境下,也会有模仿创作的欲望和兴趣。笔者作为语文教师,也会偶尔写几句诗句抒发情感。(笔者喜欢周末登香山锻炼身体,在登山时有感而发而写)
无题
不知芳菲何处去,只留青杏满枝头。
云鈾茶客常满座,不计四季与阴晴。
(北京香山顶上,有一个云鈾茶庄,藏于青山翠树之中,每次登临山顶总要在那里歇脚饮茶,也听各路茶客说古论今,笑谈人生,不觉时间流逝很快,于是有感而发。)
虽然,这些小诗无论从格律上还是内容上都值得斟酌,甚至有明显不妥之处,但这种形式不但愉悦自己心情,也拿来课堂上与学生谈论,进而激发学生兴趣,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进而激发了学生也来经常模仿,创作诗词的兴趣。下面是学生仿写的诗词。
江城子荷塘月色
况某某
花水影月光长,微波漾,水清凉,鱼戏水中,激荡水波旁。走游小桥边,夏夜凉,望荷塘。
点点零星夜半晌。月色淌,流心房。月光依旧千载照彷徨。闲庭信步路两行,情绵长,心悠扬。
江城子?未央
苏某某
小生偶发暮人怅,左于琴,右弦上。绿竹林中,风来竹叶响。秋日雁来回满堂,亲拨弦,诉心肠。
醉卧红尘又何妨,未加冠,便先尝。对酒当歌,潇洒又怎样。佳人美酒在身旁,一声笑,半生狂。
由老师创作诗词进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甚至能够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喜人结果。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达到最理想的境界,学生通过诗词创作的方式,书写生活,书写自我,思考人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媒体,体验古诗词的魅力。如当下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节目。
小结
总之,诗词如歌,在平平仄仄中婉转悠扬,在抑扬顿挫里低回不尽,让人忘忧,使人开颜;诗词如画,在虫鱼鸟兽中描摹自然,在小桥流水中展现乾坤,为我们描绘出或凄美、或壮阔、或静谧、或热烈的绝美意境;诗词又像一位哲人,在历经千年后,向我们娓娓道来人生的真谛,激励我们走向生活,面对挑战。我们要调动多种感官,尝试多种方法,让学生发现古诗词魅力,真正爱上古诗词,这是我们对学生们最大的恩惠,也是我们向魅力古诗词,向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