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教育中,教育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而核心素养的渗透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学科的核心价值。所以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内涵更好地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已经逐渐成为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谈一谈应该利用怎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农村初中 道德与法治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够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并且有利于学生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品质。而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则是核心素养普遍性与学科特殊性的有机融合,是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是知识、能力以及情感的整合。从具体内容来看,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为了更好地对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提炼,教师首先应该对课程的科学本质有更加准确的了解。其次,要密切关注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的联结点。最后,要对学生实际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更为准确的把握。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同时,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该及时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发展。
1.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中的基础内容。简单来说,它主要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产生的一种意识与情感上的归属感。在我国的政治认同中,其主要表现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人们的政治认同通常与自己的社会身份是相关的。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深入参与政治生活的经验,所以感受并不是十分强烈。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将政治认同的相关内容以更为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加准确的理解。
以《基本政治制度》为例,这一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我国实施基本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就是坚持中国国产党的领导”。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我在教学中利用一段多媒体视频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这段视频主要讲述了我国当前的重点工作—“扶贫工程”。视频中对我国扶贫工作的基本内容、经历的主要阶段、政策的调整、扶贫工程的现状以及目标等内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利用这段视频,使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支持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障。由此可见,在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十分必要的。
2.引导案例分析,增强法治意识
所谓法治意识,主要是指公民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守法、用法、遵法,并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当中的观念与意识。毋庸置疑,在我国大力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法治意识逐渐成为我国公民一种基本的政治素养。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法治问题是比较严谨的,而且很多学生感觉相关知识是比较枯燥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相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一来,可以逐渐帮助学生了解法治意识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凝聚法治共识》为例,在这一节的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强化学生依法维权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果仅仅向学生渗透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必然难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于是,我没有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入了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法治案例,并引导学生进行了剖析。在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中,我在选择案例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第一,时代性与典型性。所选择的案例要十分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学生产生更强的教育意义。第二,针对性。法治意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不同的法治问题又可以细分为多个方面,所以我会对选择的案例进行细化处理。第三,丰富性。在依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要注意素材来源的广泛,比如网络资源、周围生活、学生的自身感受等,都是选择案例时需要注意的。最终,通过多种方式,逐渐提高了案例选择与分析的合理性,从而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3.注重体验学习,认识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主要是指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权利的活动。与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情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受年龄以及社会身份的限制,学生的公共参与是不足的。尤其是行使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方法以及表达民意的途径,更是农村初中学生所欠缺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学习策略使学生首先产生一些感性的认知。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的公共参与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如:通过《公民基本权利》这一节的学习,学生了解了一些我国公民拥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中,监督权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简单向学生讲解了信访举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民主评议会、监督听证会、网上评议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主要渠道。以“监督听证会”为例,这种监督方式主要就是以公开会议的方式对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法规进行听证。为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认知,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课堂模拟活动,学生需要分别扮演参与听证会的不同人员角色,并自主设定具体的听证主题,进而模拟监督听证会的整个流程。最终,通过这种体验方式,使学生对行使监督权这种公共参与活动有了一定的了解。
4.组织实践活动,强化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主要是指在认识与改造世界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价值取向,是个体运用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各种活动过程中作出的行为选择。不难发现,理性精神在学生的社会发展中会起到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强化学生的理性精神,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尤其是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刻变化,学生的思想更是需要在实践活动进行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事件中作出准确的判断。
如:在《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节的教学中,主要讲解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一些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使学生明白了绿色发展的必要性。从实际情况来看,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于是,完成课内知识的教学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相关的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以周围生活为观察对象,全面了解本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深化了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生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总之,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同时,针对核心素养中的不同内涵,教师应该实施差异化和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积极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根妹.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学习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86,89.
[2]姚丽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