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适合的教育一词自从国家2010至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后,日渐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讨论的热题。围绕适合的教育探索适合学生成长更好的方法。在小学二年级体育课上一直致力于适合的教育路线的摸索,对于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施加对应的策略,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对其他项目进行自我探索,改变老师对学生填鸭式教学的模式,解放学生的思想和四肢,让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同样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践行适合的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失去课堂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体育课;二年级
1、前言
教育家冯恩洪说:“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抛弃接受、远离忍受、走进享受。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1]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从国家教育部到一系列文件中可以发现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定位,让学生能享受到适合的教育。吴亮曾经在江苏教育报上对“适合的教育”定义为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其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尊重每一个、适合每一个、成就每一个”是核心。[3]体现出了适合的教育是以学习者即狭隘的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由于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各不相同,特别是对于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事物上处理的主动性明显有差别,也体现了学生在同一事物上心智能力不同,正好印证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说的,我们不能忽视,不能假设每个人都拥有(或者应该拥有)相同的心理智能,而是应该努力确保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潜力。[4]因此,适合的教育践行是发展同一课堂不同认知能力学生的一剂良药。
2、了解学生,明确教学目标
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是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小学体育课,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上都存在着差别,有效地鼓励后进生和具体的表扬尖子生是体育课的关键。因此,课前老师充分了解学生才能在课上实现高效的分组,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制定合适教学目标的前提。
正如二年级体育立定跳远课上,立定跳远对于协调性不好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件揪心事,部分学生做不到两只脚一同离开地面并同时落地,对于部分二年级学生来说一看就会,只需要老师讲解示范一下他就能相对掌握了这一技术动作,那么,这就要求老师充分进行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抓住大部分二年级学生协调性不好的难点以及小部分学生素质较好的特点,制定符合本班学情的教学目标,让协调性不好的学生从动作的泛化过度到分化,实现只要求动作会而不要求跳的远的目标,对于另一部分协调性良好的学生在动作上做到巩固阶段,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远度。而不是一刀切的今天只让全班学生学会动作,避免部分人体育课“能吃饱”,而小部分人“吃不饱”的现象。
3、重视过程,杜绝统一标准
学习成绩的提高与过程性的重视离不开。狠抓过程,让每个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到进步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在二年级立定跳远课上,学生由动作的不到位到知道并能做出两脚同起同落的动作,这是在技术上质的飞越,他为自己反复练习终于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而感到喜悦和自豪;小部分人虽然迅速的掌握了该动作,但是老师应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实现到跳一跳摘个桃的目标,设定跳远的距离,让学生努力一下就可能实现的。
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促使老师在制定标准上不能一刀切,女生和男生各分为两个小组,即进行同质分组,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期间老师的巡回指导和纠正动作上侧重向动作不到位的小组多巡视,让动作不到位的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我的重视,主要是实现动作的到位;在动作接受能力强的小组实行示范之后并经过检查发现学生动作已经掌握的情况下,使用表扬和激励措施,引导学生互相监督练习,达到互相在督促中提高远度的效果,最终达成课的教学目标。
4、互动频繁,在争辩中提高
课上互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有效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讨论中,让“真理”在互动中浮出水面,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记住正确的技术动作。
在二年级的立定跳远中,学生通过各自的理解对“立定跳远”进行思考和动作的实践,学生就近分组讨论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然后老师完整示范立定跳远的动作,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与自己的思考进行技术碰撞,并试图证明双脚同起同落的重要性;老师通过一根橡皮筋和两根竹竿搭成一个30厘米高的障碍,双脚同起同落跳过橡皮筋,落地时由双脚脚跟先落地过渡到全脚掌落地立即收腹,学生讨论并实践证明立定跳远时高度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老师说出越过橡皮筋障碍可以起到送腿的作用,这样下去学生对立定跳远的动作过程记忆会更深刻。对于协调性好的学生进行远度的目标设定,并引导学生进行动作自动化的前提下比远度比赛,抓住了学生不服输的意志品质;对于部分协调性一般的学生进行动作巩固和定型,老师在旁边运用动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追求自己动作规范化,练习时密度和强度都可以达到,老师的巡回指导对学生练习质量进行监督,有效的保障了学生在互动中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5、具体评价,达成个人目标
陈雪梅在《体育评价再认识》一文中指出体育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注重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5]由此我们认识到体育评价看起来只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和点评,实质上准确而具体的体育评价对每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评价前老师是充分掌握学生的立定跳远情况的,是老师对学生暂时性动作掌握现状的点评和方向指引,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朝着个人目标努力;从多方面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实践证明,只要鼓励越多,学生的进步就越多,这就是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4]同时也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水平,为自己动作不到位找出纠正的方法,最终实现成绩提高在班级中脱颖而出。
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是老师对待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事实上评价的根本是对学生的学习的反馈,具体而针对个人的评价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个人,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老师的爱,根据课上发现的问题通过鼓励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课前的预计目标,注重每个学生的适合性教育,让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体育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使适合的教育的成果渗透到每个学生,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能力迈向成功。
6、家校共育,实现质的飞跃
适合的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积极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格局。其中家长要克服“家长制”作风,与子女构建有温度的伙伴关系,从子女的兴趣、特长出发,引导和尊重其选择,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6]体现了教育不单纯是师生之间仅有的而是大家共同点事情,当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掌握了立定跳远技术动作后,课后练习不仅可以在量上获得提升而且可以对家庭成员之间起到和谐的作用。每次的课后认真复习时间10分钟就足够使自己获得质的提升,真正实现1加1对于2 的效果。
7、结语
适合的教育在教学上不完全套用模式化教学方式,务必辩证的看待模式化教学,发挥模式的优势;在目标设计上充分进行学情分析,做到因班而异,因人而异,真正实现课上学生们都能“吃饱”的局面。适合的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就是找准适合每个学生的方式去定位学生目标,老师从规划好每节课开始,师生共同参与,准确定位,不断优化其实现路径,最终达到让每个花期不同的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绽放光芒。
8、参考文献
[1]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
[3]吴亮.“适合的教育”花开适合的土壤[N].江苏教育报,2018-2-2(002).
[4][美].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73-74.
[5]陈雪梅.体育评价再认识[J].体育与科学,2003.24(3):68-69.
[6]葛道凯.“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N].光明日报,2017-12-1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