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正成为新的趋势,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基础上,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引导学生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发展。本次研究正是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策略进行分析,给出了适合高中生物课堂的核心素养教育策略,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具备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学好这个学科的重要条件。以高中生物课堂来讲,生物课程的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价值等多个方面。它们的内涵意义,是对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科价值等的充分概括,也是这门学科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具备了学科核心素养,才能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并将所学转化为所用,服务于国家社会的进步发展。
1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
1.1生命观念。生命观念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涵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生物学科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生命观念。而这种生命观念又体现在生命的结构与功能,生命的进化与适应,生命的稳态与平衡等多个方面。它是学生基于科学的学科知识而形成的生命认知。
1.2理性思维。理性思维,这是生物学科确立的基础和保障。一代代科学家、研究人员带着理性的态度研究生命现象、生物原理,这其中使用的方法、结合的思想、建立的模型等,都是一种理性的光辉,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学科精神。
1.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我们怀揣理性思维去探究学科现象,追求知识递进的重要条件。学生要有科学探究事物现象的精神,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成结论的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措施方法,保证探究成果真实、有效。
1.4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我们开展生物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希望通过生物教学来服务社会发展,让生物科技服务于医药卫生、临床诊疗、机械制造等各个行业领域。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理念,让学生有学以致用的情怀,以良好的学科知识去服务社会,在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等各方面做出新的成绩。
2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创新教育理念,强调核心素养宣教。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是分不开的。但我们不能空话白话,而是要结合教学进度及课程内容来做讲解。比如在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的教学中,老师不仅要介绍课文中细胞的增殖、分化等生命历程;也可以借此去探讨人类、动物、植物等的生命繁衍与递进。
比如从其中细胞的癌变来讨论:“细胞的癌变到底是生命的发展还是生命的终结?”从细胞的角度讲,它的癌变和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关,那这种变化似乎也是细胞的生命发展的一部分?再从患者角度来讲,他的身体在癌细胞的改变与发展中走向终结,这是否说明生命的传递传承应该抗拒细胞组织的改变和发展?老师要善于从知识点中寻找核心素养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能从中发散思维,从而在生命观念或者其他某种核心素养方面有所培养、有所成长。
2.2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拓展。生物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本中有限的知识,而是要根据需要去拓展学生的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讲到遗传方面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大家搜集一些关于人类在动物受体进行基因改变实验的案例,同时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在人类身上进行基因改变实验的争论、文献资料等。这可以帮助同学们去探究思考生物知识在现实社会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观念的思考。为什么有些科学家热衷于遗传学方面的实验,但也有科学家持反对态度,尤其反对在人类身上进行基因改组编辑等方面的实验。有丰富的资料支持,学生的认知才会更加理性有深度,而不是单纯从个人的浅薄的认知去做思考。
2.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教育,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分不开的。比如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将实验课题布置下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自由讨论交流,自由决定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自行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进行思考和解决。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老师不做过多干涉,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励。这即符合生物学科中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内涵要求,也对巩固学生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交流互动、取长补短有重要意义。微课教学方法的使用、群文阅读方法的开展、分层教学法的应用,都可以发挥其创新教育意义,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
3结语
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渗透体现了生物教学从知识教育向教书育人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所在。我们要跳出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做好学科教育的创新尝试,带领学生多角度体会核心素养内涵,培养核心素养,从而学好这门课程,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鲁绍燕.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特征及有效培养策略——深圳“四新会”学习体会[J].中学生物教学,2018(19):71-72.
[2]欧阳主星.高中生物科学思维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133-134.
[3]阚云荣.浅谈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