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实践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1期   作者:陈惠琼
[导读] 本文从开展文学作品朗诵、改编和表演活动,应用文写作训练活动以及开展课堂内外的演讲活动三个方面
        摘 要:本文从开展文学作品朗诵、改编和表演活动,应用文写作训练活动以及开展课堂内外的演讲活动三个方面,探讨了活动课程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实践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开展文学作品改编与表演、挖掘教学资源、模拟场景、分组角色扮演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处理公文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活动课程 大学语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以应用技术类型为办学定位,对强化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建设注重体现出“应用”两个字,注重强化实践环境,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实训模拟场地、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有待提升和完善,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课程十分有必要。
活动促学教学模式集中于基础教育,中职语文关于活动课程的设计也比较成型,出现了大量的语文活动课的成功案例,但较少涉及到应用型本科院校语文活动课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着重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就业单位大多为企业、工业园区、事务所等,跟销售、业绩有着紧密的联系,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可以为之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增加用人单位和客户对人才的好印象。而《大学语文》课程通过多种活动实践,可以促进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使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岗位上发挥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一、开展朗诵和表演活动,提升人文素养
根据教育部《大学语文》大纲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技术性强,文学素养弱,写作中容易出现标点符号有误、词语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情况。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开设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体裁的学习,以及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书法作品欣赏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在学习文学作品阶段,教师可以利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和个人朗诵诗歌、散文的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竞赛,通过比赛活动促进学生对诗歌情感的认知、对历史背景的探究、对优美词语的积累、对音律美的感知,从而提升语言敏感度。
通过比赛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入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来提高个人水平,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广州工商学院,也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一位同学在参加由图书馆主办的诗歌朗诵比赛中,获得最佳台风奖和优秀奖,她在分享经验时讲到:“为了把诗歌《乌骓别霸王》朗诵得更有感染力,我查阅了项羽的生平传记,了解到很多刘邦与项羽之争的历史故事,从而深入了解到秦末汉初的历史背景。这次朗诵比赛点燃了我对诗歌文学的热爱之情。经过这次诗歌朗诵,我提高了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学会了发现美和欣赏美。这也成为后来促使我进图书馆的动力之一。比赛过后,我给自己制定了读书计划,每天必须要去一趟图书馆,一个月至少看十本书,从人文作品到科普知识,从线上到线下,阅读成了我现在大学生活的一种常态。”可见通过举办一些朗诵比赛,在提升听、读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备赛和参赛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反复朗诵练习,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习小说和戏剧体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观赏影视作品活动、改编活动、角色扮演活动、探讨活动等,增进学生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和对小说、戏剧语言的掌握;通过对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的探讨分析,使学生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对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掌握。社会本身是一本无字天书,大学生对社会涉足不深,了解不够深入,而文学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对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人物命运和社会背景的研讨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对崇高品质的敬意,提高对社会阴暗面的警惕性。通过以上几项活动,可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对作品的审美感悟和鉴赏能力。具有文艺表演才能的大学毕业生也比较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活动的开展,既是活动促学的过程,也是合作助学的过程。“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再加上观众又是‘自家人’(参加演出的是自己熟悉的同学),台上演得认真,台下看得投入,语文课堂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语文课堂上不时传来欢声笑语,这种合作性教学方式有助于发掘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参与意识,能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欣赏高雅艺术的能力。”【1】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类比、直觉、感悟等形象思维能力,触发创造性思维,提升人文素养。
二、多维度开展写作训练活动,提升公文处理能力
对应用型技术人才而言,应用文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和实用,因而应用文写作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文写作分为校园管理公文、日常事务文书、校园活动文书、经济文书、毕业求职文书等。

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的各种文体,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根据不同文种,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转换、创设情景,互评互促,多维度开展写作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公文处理的能力。
涉及上下行文的文书,如报告、请示、批复,为了使学生辨清什么是上行文、下行文,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上级单位,一组扮演下级单位,报告和请示是常见的上行文,是由下级单位呈给上级单位的文种。扮演上级单位的一组学生,给扮演下级单位的一组学生下发一份某专项工作或某主题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开展工作并上报开展情况的报告,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报告模板和通知模板,给予相互批改,最后教师给予点评,从而加深对通知、报告文种的认识,掌握行文格式的规范和词语、标点符号使用的准确性。
请示和批复分别为上行文和下行文,在学习这两个文种的时候,教师可指定特定的请示内容,由一组学生负责根据教师指定的内容写请示,另一组学生写相应的批复,然后两组学生的作业交叉批改,根据教师给出的模板,相互指正,最后由教师进行统一点评。如此加深学生对请示和批复两个文种的认知。
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中,最常见的是容易范格式错误,比如忽略写标题(体现不出文种)、开头的称呼没有顶格、文末署名不靠右,“此致敬礼”的格式有误,甚至有把文末署名跟“此致敬礼”写在同一行的,署名跟日期写在同一行等等。通过组织学生对照老师给出的模板,相互批改作业,相互指正,多写多练,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常见错误进行讲解,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文写作行文的规范。
在应用文写作文体中,还有新闻稿的写作。新闻稿写作在各院系记者团、学生会、学校新闻中心的日常中都会应用得非常广泛。新闻稿常见的是消息类和通讯类,其中消息短小灵活,时效性强,是一种能够迅速报道最新发生事实、也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新闻体裁。写作新闻稿对于中文系学生不是难事,但对于应用型技术人才来说还是需要有意加以训练的。校园新闻其实具有规律性,九月份新生入学暨军训,十月份迎新暨迎国庆文艺晚会,模拟大赛,元旦等节日晚会,各种比赛、竞赛、调研、重要会议,六月份毕业典礼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在校园内部活动中取材,有些是共同参与的活动,如军训和迎新晚会表演,有些是自由选择参加的活动,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加记者团活动,或鼓励学生在校园某个活动举办时,尝试以记者的身份进行采编,以之作为素材写成新闻稿,教师加以点评和修改,对于写作热情高的学生,可在平时成绩中适当加分。
三、开展演讲活动,口才和写作水平双提升
        演讲活动是一项可同时锻炼学生提升口才演讲水平和演讲稿写作的活动。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开业庆典、法庭辩论等商务场景中,对良好的口才有一定的要求。在大学期间,竞聘学生干部、辩论赛、演讲比赛、晚会主持、假期社会实践,这些都是学生锻炼口才的好机会。教师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能提升口才的活动,为今后步入社会垫下良好的口才基础。
        教师可组织学生模拟场景,以开业庆典为主题,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撰写演讲稿(一个小组合作写一篇演讲稿)。在课前,组员事先逐一演讲,推选出最具实力的一位演讲者,课堂上各组代表以抽签的形式,按顺序上台进行演讲,由教师和每组派一名同学组成评委团,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评分表,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在平时成绩中适当加分。
        写作演讲稿的本身也是一门技术。学生在练习演讲期间,必须对演讲稿不断做出修改,反复修改稿件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演讲稿的写作区别于文学作品写作,注重雅俗共赏,选择运用适合口语表达的句式、词汇,注重形成跟个人身份、性格、教养相一致的语言风格,选取听众所关心的国家大事、社会问题、人生理想为题材,传达正能量。一篇好的演讲稿已经使演讲成功了一半。教师可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修改演讲稿,在课堂上对学生演讲过程中的运气、声腔、语调等口才表达技巧进行指点,从而使学生从写作到口才表达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
        “学生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查阅资料、规划内容,不自觉地补充了新知。大学语文课堂演讲活动形式和内容总是生动活泼、突出趣味的,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升了心灵的境界,调动了学生追求未知境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
        综上所述,开展大学语文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是活动促学的过程,也是合作助学的过程,开展实践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动开展的过程需要全员配合,学生在分小组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动脑、动手,相互密切配合。展示的过程,同时也是交流、讨论、相互切磋学习的过程。通过开展文学作品改编与表演、挖掘教学资源、模拟场景、分组角色扮演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为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公文处理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鲜红.重温经典,演绎剧本——《大学语文》开展文学话剧表演活动札记[J],文教资料2016(18):35-36
【2】韩华.开展大学语文课堂演讲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3(36):43-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