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加强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标?本文以《野菜》校本课程为例,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途径、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通过本文能让广大教师对如何开展学生劳动实践教育产生思考。
关键词:校本课程;劳动教育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要学喜鹊造新房,要学蜜蜂采蜜忙……”《小猫钓鱼》主题曲——曾经响彻中华大地的《劳动最光荣》,而今唱起来,仍然是那么生动活泼,朗朗上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如何加强学生劳动实践教育,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标?以我校《野菜》校本课程为例,主要通过设计、开发特色主题活动,在综合性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涵育学生劳动品格。
一、全方位架构课程理念
(一)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本课程主要指向六大素养中的科学精神、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二)立足卜小学生必备品格:爱家乡、勤实践、乐分享、能创新是钟楼区儿童必备品格,也是卜小学生健康成长必备品格。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搭建多元实践平台,融合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资源,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强体增智,科学生活,学会合作,勇于担当,实践创新,在真切的体验中获得健康成长。
(三)创新校本课程实施方式:本课程以农村孩子熟悉的野菜为载体,以开发劳动教育资源为目标,以特色活动的开展为平台,以学生的主动研究和体验为途径,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发展,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二、多角度设立课程目标
(一)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学校和地方实际,构建野菜课程培养目标体系,根据野菜课程具体内容提炼劳动教育培养关键要素;
(二)通过与佳农生态园和农业示范园等教育基地建立合作共建,建设与课程内容相配套的野菜课程资源体系;
(三)依据培养目标,结合周边课程资源及学校实际,系统建构设计野菜课程实施内容;
(四)创新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式,逐步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实践目标;
(五)依据野菜课程目标、内容及实施方式,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最终指向“综合劳动、实践育人”。
三、针对性设计课程内容
设计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野菜课程体验活动,科学、分步实施,围绕“野菜”、“劳动”、“育人”等关键词,设计系列体验活动,引领学生劳动成长。
(一)认识野菜,以劳树德——了解野菜的历史:通过查找资料、阅读野菜读本、请教长辈等途径了解野菜的发展史及野菜在红军长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有关历史故事;认识我镇的野菜:认识、采集、交流家乡的野菜。
(二)制作野菜,以劳增智——走进厨房:向父母长辈学习一些野菜的制作方法;厨艺比拼:各班级组织野菜美食厨艺比拼,创新野菜制作方式;美食分享:在佳农开展野菜美食制作分享活动。
(三)培育野菜,以劳强体——校内种植:校内开辟轮胎种植区,各班进行各类野菜的种植;基地培育:在佳农开设野菜课程基地,各班自主命名,自主管理,为系列活动提供平台。
(四)发展野菜,以劳创新——宣传野菜:设计野菜宣传海报和口号,在学校和社区进行宣传;环境调查:实地调查家乡的环境,提出发展野菜合理的设想;野菜家种:开展系列研究,创造野菜价值。
(五)野菜文化,以劳育美——野菜歌曲、诗词、故事、美文与学习;品格教育读本《野菜》;野菜文化手抄报比赛及活动作文撰写;“承野菜文化精神,育卜小尚德少年”诗文吟诵展示会。
四、融合化确立实施途径
(一)凝聚教育合力
整合学校、佳农生态园、家庭三方资源,凝聚教育合力,积极开发野菜课程教育资源,建立建设资源平台,为学生优秀劳动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硬件保障。
1.立足学校:野菜课程以校本课程为主学科,整合学科课程,在高年级系列化实施。每学年安排十课时左右,以相关活动开展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体验性活动,开展野菜的认识、种植、美食制作、发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根据课程需要,在校园内开辟了野菜种植区,各班分工合作,进行野菜的种植,为认识野菜、培育野菜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目前已经种植的野菜有马兰、荠菜、小蒜、菊花脑、马齿苋、棉花草、枸杞、紫云英、金花菜等十多个品种。
2.依托佳农:学校根据地理优势,积极发挥附近广阔的田野村庄、“万顷良田”农业示范园、佳农生态园等有利条件,为野菜课程的实施提供优越的自然及人文条件。我们与佳农合作共建,在园区开辟了野菜种植基地,进一步开发野菜课程资源,同时渗透其他种植养殖等劳动内容。让学生在作物的播种、管理、收获、农事劳作中经受艰苦磨练,感受成功喜悦,确立劳动观念,获得人生财富,提升实践能力,在野菜课程实践中历练成长。
3.家校联动:作为农村学校,关于野菜课程我们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学生家庭周围到处可寻得各类野菜;其次,学生家中的长辈对野菜的认识和制作、以及野菜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作用等有着较为深厚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较好的课程资源,我们积极拓宽拓深家校联合活动的面和度,通过家庭种植、亲子实践等途径,共同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
(二)坚持三个融合
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及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经历,需要体验。因此野菜课程的实施方式有别于普通的课堂教学,以体验性活动为主要形式,关注活动的连续性、延展性,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课程实施坚持三个融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融合,集体指导与小组活动融合,劳动实践与展示交流融合。
(三)开发经典活动
围绕野菜主题,积极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设计开发经典劳动教育活动,并着眼于通过野菜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创造。创设适合学生的劳动课堂,让活动化的课堂成为培育学生劳动品格的有效载体。比如“小种植 大体验”野菜种植活动,“寻野菜芬芳、享美食之旅 促品格提升”野菜美食制作分享活动,野菜家种系列:家乡的特产——水芹。
五、科学性开展课程评价
野菜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人,培育“爱家乡、勤实践、乐分享、能创新”的卜小学生。课程从内容架构、组织形式到评价方式,都将指向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所以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倡导多元评价,坚持正面引导,强调突出活动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评价,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主要采用成果展示评价和成长档案袋评价:将学习方案、资料卡片、调查问卷、活动记录、劳动作品等内容不断充实到档案袋,积累学生的收获;设置展示的平台,将优秀的劳动成果通过汇报、展板、交流等形式进行展示,获得客观评价。
参考文献:
[1]程建坤.劳动托起“中国梦”.中国教育报,20181016.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