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是个体为了健全发展,必须因应生活情境的需求而具备的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或技术能力、态度。核心素养则是指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能力与态度。
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积累、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品德修养等内容。这些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文是笔者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及学习培训中的几点认识与感悟,主要谈一下关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如何实施核心素养教育。语文教学要变“讲课文”为“学语言”,变“读课文”为“学阅读”,变“悟课文”为“学表达”。 语文是整体的,语文的学习应重视功能和意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未来教育内涵和目标的重要指标。
一、阅读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关注儿童天性,切忌用成人的思想歪曲。儿童天性是去功利的,阅读教学要回归兴趣的天然,不要给阅读教学太多的附加。要通过质疑思维、阅读入情、想象入境,将语文学习内化为自身素养。
(一)教会质疑,激活学生思维。?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曾提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是学习的先导,语文课堂上利用文本资源创设环境,激发学生提问,教给学生如何质疑,引导学生抓住难重点,抓住矛盾和异常等等进行积极思考质疑,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句质疑,提出与课文主要内容相关的质疑,多角度、多方位发问,并引导学生多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熟读文本,加深感情领悟。
? 语文课应该体现出“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熟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也就能越深刻地接纳作者融入到文章中的感情,知其音,同其情。
(三)扩展想象,入文入境。
? 想象是学生在头脑中把文字变成形象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去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更深的体会了情感,得到了熏陶,受到了感染;再通过朗读,进一步品味了语言文字的魅力,真正凸现了语文特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二、写作教学中实施核心素养教育
小学语文写作核心素养重点要基于学情,将隐性思维外显于写作活动。
我们要真正实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要从学生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写作不要忽视生活,要面向孩子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写作上还原儿童的本分。
(一)教育学生学会观察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其实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 “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要让生活成为学生真正的创作源泉,而不是东抄西凑。
(二)多写日记多练习
指导学生平时多写日记多练笔,时刻身边有一只铅笔和一本草簿,把所见所闻及所感随时记下来,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则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享受。
(三)扩大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平时课外阅读少,缺乏材料,作文无话可说。要改变这一困境,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必须加大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积累材料,这样,写作时内容应笔而生,如泉涌不竭。
(四)由模仿出发学习写作
写作需要老师辅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学习其写作方法。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言:“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瘐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而来的。在模仿中学到了方法,掌握了技能,以后才会有所创新。
在教学语文教学上,我们要注重素质养成,而不是只去关注考试成绩。我认为,课堂不应该再只是老师的天地,讲台,不再只是老师的舞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完全属于这些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孩子们,老师的角色要彻底换位。我们做为老师,要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一杯水”,引导学生去探寻“一桶水”,探寻那活水源头。这样才能引导孩子培养素质、顺从天性、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