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从调查中显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学习语文的兴趣提不起,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保鲜”。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发挥小班化教学中密切的师生关系、利于个性化发展、利于课堂互动探索、利于因材施教等优势,“保鲜”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优势 兴趣 保鲜 师生关系 学习习惯 个性化发展
【正文】
在教育科学论坛的文章《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与建议》的调查数据中显示: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有63.2%,六年级只有48%,通过对比分析可看出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求知欲望比高年级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的发展、认知的发展、个性的发展、知识难度加大、作业量增加等因素,让其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犹如鲜花保鲜中的水,既要保持有水,还要保证水质的清洁,鲜花保鲜的效果才好。而密切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关注度高,利于课堂互动,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等这些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的优势,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保鲜”
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发挥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密切的师生关系优势,“保鲜”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教师的言行一动则牵动学生的内心,学生亲师信道,感情密切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魅力相当重要。
1.师之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率先垂范,学识渊博”之外,还表现在对学生的爱,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能使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地自我发展。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老师用“鼓励”来作为爱的表达。小学低年级向中高年级过度时期,有较多的不适应。比如上课的要求,学习习惯的形成,经受学习上的失败等,都成为了中高年级学生消极的因素。那么,教师这时要尊重他们的发展规律,不要责备他们,应该辅导学生了解自我,认识学习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们真诚的鼓励,让他们有勇气前进。
2.师之语言魅力
“你回答的用词太精彩了,相信这是你爱看课外书的表现。”这是赞美的语言;“哪个字能体现诗人的心情?”这是提示性引导的语言;“只要你镇定下来,相信你能想出来,试试看!”这是激励的语言。语言如一束光,点亮人心。教师处于课堂中所表现的教态艺术和语言艺术深入灵魂,是唤醒学生求知的欲望。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要给常规乏味的课堂添点色彩,不妨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进行交流,这也是展示博学多才的教师个人魅力的很好方法。
3.师之童真魅力
为人师的,好比源头活水。我们这桶活水的注入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教师更容易走进他们的世界,首先要还原自己的一颗童心,站在儿童的角度分析学生的问题。例如,上一节想象作文课,在导入环节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圆,让学生去观察和想象。很多学生说像球类,有个学生说像某某同学可爱的脸,又有个同学说像个新型的炸弹,随时会爆炸。从这个圆所引出的想象,我们可知孩子们世界里有很多童趣,跟成人想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在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下,他们学习的兴趣才会浓厚。作为教师充分发挥个人魅力,是学生安全感的需要,是“保鲜”学习兴趣的前提。
二、发挥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利于个性化发展的优势,“保鲜”学习语文的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续发展奠基,让孩子坚信自己是行的,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作了“保鲜”,甚至兴趣日益渐浓。
1.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培养不依赖的习惯。
小学生从低年级过度到中高年级,离不开父母和老师的手把手辅导,甩不掉的依赖性较明显,这是导致学习兴趣提不起的原因之一。小学生的学习依赖性相当于影响鲜花保鲜的细菌,我们先要杀菌,去掉坏习惯,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高,实时指导面广。学生在各个学习环节,能有法可依,主见有机会表达,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对个别、对小组等落实指导,这是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学习效果了解透彻。这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消除依赖性的过程,更加是增强自信心的过程。
2.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
老师们课下在讨论学生的普遍现象时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爱思考,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坐等答案,一遇到难的问题就没心思解决,要么生搬硬套,这是缺乏了思考的能力,积极思考的习惯没形成。思维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具有天马行空特点的学生的思维放飞,以乐思敢想的氛围带动其他学生。例如教学《伯牙绝弦》,对于伯牙因为子期过世后再无知音而不再弹琴的行为,我提出一个问题:“对于伯牙这种做法,你认同吗?谈谈你的看法。”。这个问题是属于拓展类,先让学生个人思考,接着展开同桌讨论。老师再作调查,把认同与不认同自然分类,最后展开辩论。“不认同。这样的心理不健康,应该要阳光面对知己的离世……”“认同。很理解伯牙的做法,因为伯牙失去了知己伤心欲绝。”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很浓厚的,形式上有挑战性和趣味性,但教学环节进行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在思考的基础上。小班化教学的环境下,这样的活动全员参与,体现了每个学生的智慧火花,并有火花的碰撞,也是个性化的体现。
3. 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培养勇于实践的习惯。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差异,要求我们教学中分层式设定目标,策略上的使用有所针对,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都能体验成功的欢乐。小班化教学实践的平台是相对宽的,实践机会获得是平等的,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免去只知结论而不懂由来的说教。例如,开展向最美逆行者学习的实践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感悟抗击疫情的故事。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有计划有目标地时行调查学习,才会有自身的感悟。可建议学生向身边的人了解抗疫的故事,了解时事新闻,查阅读资料等,再筛选汇报材料,可以唱歌曲、讲故事、诵诗歌、写美文等形式汇报。关注和鼓励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平台,使学生的能力达到个性化的提升。
三、发挥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利于课堂互动探索的优势,“保鲜”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讨论交流的时间是可以给足,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点拨到位,“无死角”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达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效学,有了成功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增没减。
1.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减少讲授,启发诱导。
随着年级上升,课堂教师讲授的时间应该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导”,是体现教师的教学地位的改变。例如,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预习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读几次课文,要有年级梯度性提高要求,要带着课后问题的思考有目的地初读课文。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参与面广泛,容易落实到指导他们每一个去思索,最好给他们明确的方法指引,才能使他们学有方法,学有信心,学有所获。例如,对于故事性的文章,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去梳理故事情节。
2.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直观教学,化难为易 。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是较弱的,多媒体教学法、视频教学法,都能达到直观的效果,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化难为易。例如教学《詹天佑》,而书中“两端同时凿进法”、“中部凿井法”以及“人”字形铁路的叙述都有一定的科学性知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是难以一下子明白的。可多媒体动画展示工程修建情境,把抽象的文字变为活动的画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本来是难以理解的,通过课件的演示,一目了然,学起来自然兴趣不减。还可以让他们小组根据文中语句合作作图帮助理解,全班展示学习成果,检测出学习效果。
3.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学科整合,激趣助学。
小班化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艺术教育元素,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入情入景,达到音、境、情、理的融合,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欣赏美,通过获得审美的享受来提升音乐与语言文字的审美能力,让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让学生围成半圆而坐,让学生听唱苏轼的《水调歌头》,再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上《水调歌头》的音乐演唱《清平乐.村居》诗句内容,让学生尝试配上自己喜欢的符合诗歌节奏的音乐唱诗。把音乐引入神圣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带来新奇美好的享受,让具有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特色的语文课堂插上音乐的翅膀,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发挥小班化教学环境下利于因材施教的优势,“保鲜”学习语文的兴趣。
把好入门第一关,助破难关,训练有度,是“保鲜”兴趣的关键。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是一个转折点,从段过度到篇,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难关。这个基础关能否顺利打好,直接影响高段的写作学习。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克服学生畏惧心理,因材施教,更有针对性。例如教学“写一处景物”,选材成为了学生的难点。我们必须要启发学生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选材,避免虚构造成文章空洞。对于身边的自然景色可能孩子们太熟悉了,没有新鲜感,可能会忽略了这些美的存在。如村前的小公园,雨中的绿野,家中的庭院……一幅幅现代化的农村新貌图跃然而现。眼前同样的景色展现在不同的人面前,欣赏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可以从身最熟悉的校园出发,在教学中带学生游校园,如寻找校园的春天等。“校园美吗?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校园?你最美的校园有哪些景物最吸引你?”“绿油油的校园,早晨的校园,雨中的鼓园,秋天的校园……”引导学生根据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特点去交流,能说我多少说多少。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毕竟是入门,我们还是要适当引导他们注意观察顺序。身边熟悉的事物,会让孩子们写起文章来有质感,不会觉得没话可说,没话可写。攻破了难关,学生心中只有热爱而没有畏惧,学生的自信心自然树立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浓不减。
兴趣是求知欲望的前提,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何来收到学习效果?小班化教学理念中,学生是真正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小班化教学能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舞台,满足他们求知需要,这是“保鲜”兴趣的根本。不论在小班化教学环境下,还是在哪种教学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共同为“保鲜”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文智. 小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 教育科学论坛, 2007, 000(008):32-33.
【2】米萌. 浅谈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的关系[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0, 000(002):65-66.
【3】郭志强. 直观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新校园旬刊, 2013(10).
【4】陈启良. 注重学科整合 培养创新思维[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28(016):P.66-66.
【5】周焰. 浅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旬刊, 2016, 13(012):44.
【6】李烈. 在尊重个性与差异中追求教育质量[J]. 基础教育参考, 201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