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确保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基于“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实践意义,对其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系统化剖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前言:
在素质教育教学时代背景下,与传统单一化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相比,“情景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符合现阶段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在提高课程教学成效、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以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中都发挥了重要性作用。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为规避学生抗拒心理障碍的产生,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兴趣,采取“情景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数学教师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
一、“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当前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结合具体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知识认知过程,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情景教学”,其本质就是教师通过结合学生实况,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期带给学生强烈感官冲击同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1]。将“情景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当中,有利于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二、“情景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围绕课堂教学主题,设置教学情景
课堂作为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场所,为确保其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展,在进行“教学情景”创设过程中,数学教师需依托于课堂这个教学场所,并紧紧围绕“小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具体而言就是一方面数学教师可采取采取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语言,来烘托教育教学情景,即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用积极地、饱满的情绪去带领学生学习文本内容,并通过采取生活化场景在降低课程学习难度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此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们还可采取问题情境创设,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具体而言就是在小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重点内容,教师们可通过采取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来进行有效教学。
例如,在进行《小数的意义》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明确本章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小数应用的意义,并且学会“四舍五入”。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可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小数数据,诸如人体正常体温是37.5°,洗发露的单品价格是12.50元,李雯雯的身高是1.62……然后让学生对于“小数存在的意义”进行自己的解答,并设置“如果没有小数我们的生活会出现哪些不便?”,通过这种由现实生活入手展开的课程教学,在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使其加深对于小数应用意义的理解。
(二)以促进学生思维提升为目的,设置教学情景
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小学数学课程还具有极强的思维性,因此在进行教学情景创设过程中,为确保小学数学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挥,以促进学生思维提升为目的,设置教学情景也是十分必要的[2]。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极易导致学生对课程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的产生,对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提升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而通过将实物、模型亦或图片应用到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中,借助图片、视频等现代元素,不仅可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注意力,且与传统口述教学相比,这种直观性教学内容中更包含大量的小学数学信息,能将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此在丰富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热情。
例如,在进行《用人民币解决实际问题》课程教学时,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开始前,可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学生是否有独立购物、独立付款的经历,从而引出本文教育教学内容。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为确保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可营造一个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假如你去超市购物,买了一瓶饮料花了5块钱,买了一支笔花了三元钱,给了收银员10元,那么她应该找你多少钱?”,即通过这种生活的情景教学,来降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并为其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结论: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现阶段数学教师的核心教育发展方向,为此经过教研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实践,发现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情景教学”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从某方面而言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在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力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9,22(12):123-124.
[2]张洪波.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J].价值工程,2018,12(33):283-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