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幼儿分享行为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1期   作者:田开妍
[导读] 什么是分享行为?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分享行为是指在生活中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一起使用的行为
        摘要:什么是分享行为?在笔者看来,所谓的分享行为是指在生活中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一起使用的行为,这也是维持与他人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多数孩子的行为都过于自私,尤其是在分享行为上,因为在越来越多的6+1的家庭中,孩子根本没有这种分享意识。所以,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做好分享行为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要通过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以及影响分享行为产生的因素等内容来找到训练幼儿形成分享行为的方法,进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好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幼儿 分享行为教育 意义 现状 因素 训练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由此可见,幼儿的分享观念的培养十分重要。也就是说,一线幼儿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教育,要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以及训练学生幼儿分享行为方法的应用来从不同角度入手促使幼儿愿意与人分享,进而,也为幼儿的健全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本文笔者就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从下面三个大的方面入手进行论述,即:分享行为教育的意义及现状、分享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幼儿形成分享意识的训练方法,目的就是要从根本入手,通过中心训练法的研究来促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
        1、分享行为教育的意义及现状
        1.1分享行为教育的意义
        分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孔融让梨,说的也是这一道理,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情况来看,孩子普遍缺少分享意识,所以,从幼儿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分享教育也就成为了一线教师普遍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那么,研究分享行为教育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分享行为教育的开展提高幼儿的沟通与交流能力。众所周知,分享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或者是日常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不同的分享或者是不懂得谦让,喜欢独占物品,久而久之,幼儿将会被其他孩子“孤立”,缺少朋友,严重的会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畏惧,严重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所以,做好分享行为教育不仅能够改变这一现状,而且,幼儿在与他人分享、沟通的过程中交流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分享行为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上文我们说过,分享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教师有效训练方法的应用将会帮助幼儿获得健康的发展。而且,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还可以改变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使幼儿在与人分享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当然,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在幼儿阶段对学生进行分享教育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为幼儿未来的成长打好基础。所以,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的分享行为教育,要通过恰当活动的组织来为幼儿的发展打好基础。
        1.2分享行为教育的现状
        为了能够确保分享行为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笔者结合一些资料,了解了当前一些幼儿对“玩具、食物、书籍”这三类事物的分享情况,如下表。


        意愿           
                                不愿意            愿意            总计
        分享物            食物            10(16.7%)            50(83.3%)            60
                    书籍            18(30.0%)            42(70.0%)            60
                    玩具            7(11.7%)            53(88.3%)            60
        总计                        35(19.4%)            145(80.6%)            180
        Pearson            卡方值=6.881                        Sig=0.032           
        从这一数据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出,幼儿还是愿意和他人进行分享的,当然,这一数据的存在也就为分享行为教育研究提供了依据。
        综上研究意义和现状来看,研究幼儿分享行为,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分享行为的教育,要注重分析影响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为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提供方向。
        2、分享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
        对于幼儿来说,分享行为的产生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尤其是同伴、家长以及分享物品这三个方面。那么,这几个方面到底是怎样影响分享行为的产生呢?
        首先,同伴的关系。对于幼儿来说,他们比较“情绪化”,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所以,幼儿的分享行为就和他们是否喜欢同伴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不喜欢同伴,所以,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与同伴进行分享,当然,这也是其中的一种原因。而且,在同伴关系中还有需要考虑性别因素,比如:女生喜欢芭比娃娃,而这类的玩具女生也是不会和男生分享的。总之,同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
        其次,家长或者说是家庭教育。对于分享行为的产生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只有日常的潜移默化幼儿才能形成分享意识。也就是说,作为家长,我们要从日常的点滴进行渗透,要改掉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而且,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家长也开始注重对孩子进行分享教育,不论是在自己家里日常的事物分享还是与小朋友们玩耍的过程中,大部分家长都在有意识的教给孩子去分享,这对我们分享行为教育将会有大大的帮助。
        最后,分享物品的类型。简单的说就是,孩子喜欢的物品分享的几率要小一些,或者是孩子分享公有玩具的可能性要比私有玩具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等等。总之,对于这一点的分享,主要得依据分享事物的属性。
        综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这几项都在不同方向对幼儿分享行为的产生存在影响,所以,要想进一步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明确影响因素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之,在研究分享行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各因素的分享与研究,并通过多种训练方法的应用来帮助每个幼儿都能形成基本的分享意识。
        3、多种训练方法下的幼儿分享行为教育活动的开展
        3.1情景训练法
        情景训练法的应用是指将幼儿带入到一定的场景之中,通过情景的再现来引导幼儿去分析“不”分享行为,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感同身受,也能让幼儿在情景分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进而,指导自己日后的行为。
        3.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来说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的应用也是从直观冲击上来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幼儿在园内常常出现的一些现象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场景再现,这样一来能够让幼儿更加清楚自己在日常中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也能让幼儿在参与表演中理解为什么要与他人进行分享,同时,幼儿在讨论与思考中也能认识到分享的存在价值,进而,为幼儿日后的成长做好铺垫。
        3.3榜样教学法
        榜样的作用不论在哪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样,所以,在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要发挥这一方法的作用,通过对一些表现好的孩子的肯定和鼓励来调动其他幼儿,渐渐地幼儿在榜样的带领下也会随着学习,最终,也会懂得与他人分享。
        当然,除了上述的三种训练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游戏活动法和归因训练法,这些方法也都能从其他角度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教育活动,进而,让幼儿知道不分享的观念是不正确的,进而,为当代孩子的发展打好基础。
        4、小结
        分享行为教育是幼儿教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教育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是因为这一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改掉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也能让幼儿在换位思考中懂得感受他人的情绪。总之,新时期的幼儿教师要重视分享行为教育活动的开展,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在幼儿阶段进行分享行为教育的意义,要从行动上选择恰当的训练方法来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形成正确的分享观念,树立起分享意识,最终,使幼儿的分享观念得到强化,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戴悦,尹徐蕾.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8):95-96.
        [2]郑媛元. 角色游戏中大班幼儿分享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