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的德育内容受到社会发展、主流观念以及时代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生了一定转变。对于德育教育而言,一方面需要站在时代背景下实施内容创新、理论优化,另一方面需要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合理设置教学方案,教学形式以及评价模式等,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从学生的心理角度进行灌输,避免学生的主观抗拒。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德育教学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述
(一)二者关系
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在于人的品性引导,通过价值观、品德素养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能够具有正确的思想导向和行为导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在于人的思想引导,通过思维启发、压力排解以及观念组建的方式,使个体的心理因素可以获得正确、积极的导向。从相似性的角度上进行阐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个体的内在教育,使个体在思想观念、思维模式以及行为习惯获得正向启发。其次,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开展融入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设置内容比例,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在教育的实施质量。
德育教育在实施上可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而心理健康教育可进一步深化德育内容。部分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忽视学生的心理因素,导致观念教育、价值引导等方面教育内容无法被学生更好接受。对此,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生群体心理研究、个体心理研究等,使德育教育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使其更好被学生接受。
(二)二者融入中职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院校在教育内容上除了职业技能教育外,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在早期的实施过程中,主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而设置教学内容,由此满足社会的需要。由于过于重视社会规则以及教学过程的硬性指标,使得德育教育过程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在学生个体观念持续增强的背景下,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逐渐难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等。
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上主要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根据其心理特征、规律以及问题成因等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在社会发展、学习与就业压力等因素的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难免受到一定影响,在此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必要性。德育教育在教学上主要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即怎样做符合社会道德的需求,以及怎样做符合正确的价值标准等,该过程具有一定“强加性”,对于学生的心理认可度存在忽视,无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获得良好共鸣。对此,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前者在内容制定和教育实施过程上,能够贴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观念和心理上可以更好接受德育教育;对于后者而言,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通过德育教育内容的补充,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二、相关实施思路与方案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形式
德育教育在新时期的指导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个人成长、学习生活以及理论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具有浓烈的个人意识。德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意识观念以及心理活动特点等,由此根据学生的群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形式的制定上,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群体心理特征出发,一方面对其心理想法表示肯定,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其观念中的认识不足,给予正确的引导。该过程应重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转变以往德育教学“强硬灌输”的形式,使学生从内心角度,自发学习、吸收当前的德育教学知识。此外,德育问题和心理问题需要正确区分,避免出现教育混淆的情况。
(二)合理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模式
在教学内容的制定上,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群体情况以及时代发展特点等进行合理制定。学生心理特点作为新时期德育教育展开的重要根据,在教学内容制定上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使教学内容能够被学生所认可、所接受,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德育教育的实施质量。此外,德育教学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通过学生的情感特点,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德育主题产生共鸣,由此在观念和行为模式上,使学生获得良好引导。由于教学内容大部分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对于记忆、逻辑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不足,在教学内容实际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制定内容的比例,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对全面的教育。
教学评价模式对于教育而言属于重要的激励模式,以及引导模式。在制定评价模式的过程中,其标准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制定。一般情况下,主要针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实践、思维观点以及情感因素等进行评价。在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以及德育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思维观念、行为模式以及个人情感等表示理解和认可,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进而在主观上逐步认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三)加强师资团队的素质建设
教师作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人员,一方面需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需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使德育和心理健康两方面内容可以得到较好融合。从中职院校的角度上看,需要不断加强教学的教学水平建设,确保教学内容可以得到更好实施,同时在师生关系的建设上,一方面需要改进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师资团队教学观念的优化,使整个团队认识到学生心理因素的重要性。从而通过良好的师生沟通模式使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获得更好开展。
三、结语
本文根据德育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健康内容以及二者融合的重要性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实践分析,旨在通过相关研究成果改善学生的内在教育质量。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当代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其不仅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还体现学生的主观认识,对于德育内容的教学而言属于重要的研究前提,通过学生的心理剖析以及认识等,使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开展形式可以获得一定针对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德育和心理两方面的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岳娓娜.新时期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德育的途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8(35).
[2]李文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及实现途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