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地理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1期   作者:李江萍
[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指把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合作研讨、交流展示等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将其内化并形成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新课程标准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作为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全新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就需要清楚认识到地理核心素养的意义,确保教学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展。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可通过把理论与实践内容结合在一起来凸显教育的本质,帮助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而培养好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纵观教育的发展,基础教育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这就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初中地理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并喜欢学习地理是探索的方向,并在多年地理教学过程中,探究能够有效教学的方法,建立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传统教学方式下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教师的教学理念是直接反映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当中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选择,还有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环节的布设等。在教学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让学生对初中地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抗拒,从而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无法高效率进行。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目前很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单一的说教式教学,在课堂上对教学的内容没有任何的扩展,只是按照初中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逐一进行讲解,涉及较为抽象的知识点的时候,也没有给学生进行更深入的讲解,使得很多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的了解处于非常模糊的状态,这势必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质量,也使得很多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抵触心理。再次,教师的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地理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可以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充分结合,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大的世界。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单纯地机械地进行教学大纲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2.1教师要积极转型,成为智慧导学、合作学习的建构者
        1.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单
        自主完成导学单是学生独立思考、奠定知识基础的关键环节,能够为接下来的合作研讨和交流展示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做好以下引导:第一,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做好标注,为下个环节的合作研讨做好铺垫;第二,教师应巡视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及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性的答疑解惑;第三,这个环节是师生和谐关系建立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研讨时有“果”有“因”
        在小组合作研讨环节,教师应在各小组中巡视,加入他们的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做到研讨时有“果”有“因”。例如,在讨论青藏地区农作物穗大粒满的原因时,学生都能回答出“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这一“果”,这时笔者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并引导他们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农作物的影响,最终找到“因”。


        由于学生的解题思路存在一定差异性,此时的小组合作研讨环节就显得意义非凡。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丰富学生的信息量,帮助其形成知识体系。例如,在讨论黄河“地上河”现象和成因时,一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分享了自己在开封旅游时看到“城摞城”现象。他说:“古都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这是由于黄河下游黄河泛滥严重的结果。”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在小组合作研讨过程中,学生经常将有趣的课外知识引入谈论,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也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2.3表演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通过小组分工表演,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例如,湘教版七上《地球运动》,采用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在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原理的基础之上,小组合作:扮演地球、太阳、解说员。小组内自行分工设计表演,要求简单准确地演示地球在太空的运动形式、运动特点、运动过程等。例如,在春分日的时候要体现出太阳光直射赤道这个重要的特点(如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在“地球”同学身上标示出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太阳”同学可以拿手电直射赤道)。解说员介绍春分日这一天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处于春季等相关知识。学生地理空间思维得到锻炼,课堂生动有趣。
        2.4体验动手操作式合作学习
        动手操作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通过相关动手、动脑操作的小组活动,建立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领悟强化等,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果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例如:湘教版地理七下《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中认识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分布,就可以采用小组动手操作拼图。限时每个组分工合作,用简笔画画出七大洲的轮廓图,用剪刀剪裁下来,在A3纸上画出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在此基础上,将剪下的七大洲轮廓图贴在准确的位置上。完成后,各组合作成果统一到台前展示,教师和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通过学生画图、拼图、点评,不仅帮助学生注意到用经纬线定各大洲的位置,还能发现根据海陆间相对位置来确定各洲应分布在哪里。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手、动口、动手,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区域思维、综合思维使其更加活跃起来,使语言丰富起来。
        2.5比赛式合作学习
        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撘顺风车”的现象,学困生总等待听别人如何说,自己不主动思考,依赖学习好的同学思考、汇报。所以小组间展开竞赛,小组间互相对比评出名次,促使各个小组内任何一个成员都要想办法成功完成任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为集体竞争出谋划策,积极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主动高效地解决地理问题,地理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引导者,有效地设计导学单,指导学生的学习与交流,同时,帮助学生正确使用地图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意识,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登宝.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190.
[2]徐少春,邱新艳.借助AR技术开阔学生看世界的“视角”[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7):49-51.
[3]陈家琪.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2010(12):66.
【作者简介】李江萍, 1970年9月,女,汉族,湖南省浏阳市,本科学历,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