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实践探究 ——以学生上台讲课、讲题为例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11期   作者:黄爱花
[导读] 学习力是一种品质,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能量
        摘要:学习力是一种品质,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能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    学习力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化和全球化的新时代,知识的创新速度以爆炸的方式增加,而在学校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以传授甚至是知识的灌输为主,却难以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出类拔萃的人才来,这给学校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战。历史课堂的学习,不能仅仅是教师讲、教师写、学生听,学生记的过程,而应该是学生读、说、讲、思等各方面全身心的投入,这样不仅学到知识,提高了能力,而且还能感觉到身心愉悦,成就感爆棚。因此唯有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才是根本!
     那什么是学习力呢 我认为学习力:是指一个人的学习动力(要学习)、学习毅力(能学习)、学习能力(会学习)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学习力是一种品质,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能量,学习力是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如果课堂中的个体学习力都提升了,那么这样的课堂就是具有学习力的课堂。
        我已从教20多年,本论文主要结合于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课堂,让学生上台讲课、讲题为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学习力,对传统教学主要靠教师的“讲”的一种挑战,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从中得到的一些认识。
          案例一:在上必修三《文艺复兴》 这课公开课时,我就让三个学生上台讲课——名著荐读与分享、艺术作品鉴赏、名著朗诵,从作品中来感悟“人性”的绽放,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重破重难点。
         课前要求同学做好准备:
①尽量使用教材中的有关资料 ;——指导学生精读教材,用教材做史实材料;②由于许多学生住校,教师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进行筛选;
         ③到图书馆查阅
        1、名著荐读与分享一一但丁的《神曲》、薄伽丘与《十日谈》
        2、艺坛三杰一一艺术作品鉴贯,让班上的艺术爱好者上台讲解。
        3、名著荐读与分享、朗诵一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此节公开课的效果非常好,三位学生在筛选材料、语言表达、教态、特别是能够有理有据地通过巨匠们的代表作、名句中感悟出“人性”的绽放,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突破重难点,由浅入深,收放自如,让我感悟到学生的学习力的潜力很大,急待教师的“开发”。
        通过学生上台讲课,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1、教师精心挑选适合学生讲课的知识点。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把枯燥的理论生动化,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教师设计有趣、有料、有典型的教学情境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 学习意志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取得高效的关键,因此教师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志是提升课堂学习力主要方法。
3、学生在准备材料及讲课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等,促进终身发展;(也配合学校的“桔里轩”读书协会活动)。
4、培养了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案例二:让学生上台讲题(选择题和材料题)
        例: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限定语)  (提示语)  (中心语)   (提示语)   (限定语)  (提示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
(提示语) (提示语)
第一步:审题。审设问、审分值  
第二步:读题,划分层次,找出有效信息;
第三步:组织答案;并且用学科术语概括,注意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规范化。
特点:: ①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  ②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
                ③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    ④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解析过程:材料第一句,西周就产生,可得出①:黄色字体材料中多次提出可归纳得出②;材料介绍监察制度,从西周到秦汉、唐、宋、明清等得出③;绿色字体材料中多次提出可归纳得出④。运用合并、关联、类比等方法,,建立多点的内在联系确立比较点 。
通过让学生自己上台的讲题,把知识运用的过程层层剥落,把过程展示在同学的面前,既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讲题的成就感,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亲密感加强,也易于接受。通过不断训练学生上台讲题,强化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学生就掌握了“钓鱼”的技术了,增强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不过,让学生上台讲题要先做好这几件事,否则会出现“冷场”的现象,达不到培养学习力的效果:
1、平时教师讲材料题一定要做好示范作用;如何读、审、写,最后做总结和反思;这样学生可以仿效;
2、选题一般是高考真题或者是月考、期中、期末、质检题,保证题目的质量;
3、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上台,人人参与。我主要采用轮流坐庄、抽签的方式;每一题(或者一题的一问)让三个学生准备,上课时,三人“石头剪刀布”,输者上台讲题。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参与面,也调动上课的气氛。
4、针对学生的练习量还不够,解题技巧还不够熟练。教师提供参考答案,让学生课前备好课。仿效教师平时的讲题过程。实在不会,请教老师或同学。从请教到讲题,这其实就是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
5、教师在学生上台讲题后,要对学生的讲题进行点评,找出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认可学生,让学生感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
总之,学生学习力的培养要从教师的“教”入手,更要从学生的“学”中得到锻炼,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高中生历史学习力的培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每一个一线历史教师树立新课程理念,坚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断学习、实践和改革,让学生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历史新课改一定能逐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弹小博客
2、《历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实践研究》杭州师范大学 王康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