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岑汝健
[导读] 由于农村地区的条件限制,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薄弱
        摘要:由于农村地区的条件限制,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普遍薄弱,而随着语文学习越来越得到重视,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是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列举了现阶段制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兴趣
引言:阅读能力是学生解决任何学科的问题的基础,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主要体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当中。一直以来,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考查部分的比重都很大,培养阅读能力也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点。而受到现有条件的制约和“重理轻文”的传统观念影响,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普遍不足,为此,应当多措并举,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1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语文阅读实际上是学生和文本的一次对话,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对作者及其所写文章的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现阶段,素质教育理念中也着重强调了这些能力。要理解一篇文章,想让学生把握语文的核心实质,那么首先就需要进行的就是反复阅读,由量变到质变。由此,学生可以加深对语文的学习,进而体会语文的博大精深[1]。
2制约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因素
2.1学生的阅读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并且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家长要么是对学生的教育不够重视,要么对学生的辅导有心无力。同时,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教育理念普遍还停留在过去,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教材讲解和反复强调“背诵全文”,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导致学生的阅读量不足,语言文字功底较差。
2.2学校没有足够条件
        农村中学的资金普遍不足,图书室建设水平很差,学生们对图书室内陈旧的藏书很难提起兴趣,阅读效果根本无法提高。还有一些农村中学虽然具有标准化的图书室,但学校却不开放图书室,仅把图书室当做应付上级检查和提高学校综合排名的工具,这同样也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毫无帮助。
2.3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认知不到位
        农村中学的教学理念大多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在这里几乎没有体现。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在学历与能力上同城市中学的教师相比,有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使得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认知不够到位,而忽略了阅读教学训练。很多语文教师大搞题海战术,认为只要多做阅读题,就必然能做好阅读理解题,而阅读理解题能做好,就代表着语文阅读水平提高了。但实际上这种认知是存在一定偏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日常的语文学习中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文字的用法,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3农村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充分利用教材
        就农村中学而言,学生们很少具有课外阅读条件,因此,要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从教材开始。例如,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都是现当代的诗歌作品,教材已经根据这几篇诗歌的特点安排了阅读指导,所以就要以此为基础开始进行阅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果只是单纯照本宣科地讲解,学生们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退,也就达不到培养阅读能力的效果了。以这一单元的第一首诗《沁园春·雪》为例,因为这首诗的风格是恢弘大气,因此教师在讲这首诗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大声朗读这首诗,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这首诗的风格,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这首诗,在朗读中感受这首诗的作者毛主席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他的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在朗读的基础上,下一步教师就可以根据诗歌的不同部分内容,适当安排默读、速读等方法,并加以强化训练,让学生明确对于不同的段落应该怎样去读,才能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


        在语文课结束后,课余时间也完全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以建立一个浓厚的阅读氛围。当一篇课文学完后,学生对于阅读的热情尚未完全消退,此时教师完全可以一鼓作气,采取乘胜追击的方式,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相似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在学生阅读后让学生谈一下这些文章之间的异同之处。以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孔乙己》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这一课之后,可以推荐另外一些鲁迅的小说散文,如《狂人日记》《纪念刘和珍君》等等。
3.2重视阅读指导
        教师应当多关注对学生阅读习惯的指导,应当采取系统科学的阅读方法作为指引。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摘抄一些文章中的脍炙人口的词句,为写作方面积累素材,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摘抄一段时间后,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自我创作了,可以通过读后感的方式来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也可以通过在文章空白处标记的方式来写出自己对于文章某些段落的见解。做笔记是加深印象的最好方式,所以“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也是应当在阅读过程中奉行的。
        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以提高阅读效率。不同题材的文章有着不同的阅读方式,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就只需要了解精读和略读,可以让学生先行阅读培根的《论读书》这篇文章,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
3.3以读促说,积极实践
        语文阅读学习并不只是“读”,否则就流于表面,无法深层次领会语文的博大精深了。在读的基础上,“说”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以部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杨修之死》这篇课文为例,在对这篇课文简要讲解后,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从《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当中,自选一个故事情节在几分钟内进行精准的梗概讲述。在开始阶段学生们可能会互相推诿和怯于表现,为解决此问题可以采取提前抽签的方法确定出场顺序,并利用拍摄的方式留存影像,来记录每个学生的进步,久而久之,学生们必然会在语言表达方面大为提高。这样一来,喜欢阅读的学生们有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而这种做法也激起了另外一些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从而使得共同进步。
3.4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创新
        3.4.1适当开展比赛和展览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举行一些读书比赛等小活动,让学生们通过阅读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在阅读上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摘抄本,将平时阅读到的喜欢的内容摘抄或者剪下来,写在或是贴在摘抄本上,为以后的写作提供基础和素材。教师可以定期开展展览,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所积累的内容,相互促进和进步,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好习惯。
        3.4.2创新课本法
        教师照本宣科地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内容往往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效率严重下降。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们对所学的课文进行拓展,通过给课文进行续写等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此外,在一些古诗文的学习中,教师还可以使用表演的方式,把阅读变成一项趣味活动,来做到寓教于乐。如古文《唐雎不辱使命》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改编文中的对话,然后进行角色表演,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进而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兴趣。
结语: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同样任重而道远。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谓的“活水”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农村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就能够顺利开展,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洁兰.农村中学生课外语文阅读障碍与途径分析[J].科教文汇,2019(9):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