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道德传承,为中华儿女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遗产。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既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西方文明的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挑战。为了巩固我国民俗文化的地位,对于民俗文化的教育要从小抓起,在幼儿园教育中要融入传统民俗文化的教育,促进传统文化的更好发展。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幼儿园民俗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的可行性策略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实施
传统文化始终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增强文化自豪和文化自信。为了巩固传统文化的地位,教育部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对提升国民素质发展的重要性,提倡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进行传统民俗文化教育[1]。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要以传统民俗文化为基础,大力推动民俗文化教育课程的实施,让幼儿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树立他们的爱国情感,推动他们主动传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1幼儿园民俗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幼儿接触的传统民族文化通常都是教师讲解或者课本中介绍的,过于片面。幼儿园很少开展有关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动,无法具体地了解民俗文化。幼儿的思维能力不足,课本中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教学质量不高。很多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较为浅薄,无法对幼儿进行深入的传统文化教育[2]。有些幼儿园开展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局的要求和检查,导致教学流于形式,对课程不重视,不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部分幼儿园加强了对语文、数学、英语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民俗文化的教育,导致幼儿民俗文化水平得不到提高。
2促进民俗文化教育课程实施的策略
2.1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育部提出应该创设有利于幼儿学习的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自然接触中获得各种感受,理解各种现象。课堂是教学的基础,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培养幼儿民俗文化可以创建合适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为民俗文化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注意教室的环境布局,可以在墙面张贴一些有关民俗文化的图画,进行一些文化展示。在进行民俗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坐在一起,让幼儿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和讨论,加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在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做粽子挂件,并用做好的粽子挂件装饰教室,让幼儿充分地融入到传统民俗节日中去。通过这种教室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4]。教师还可以把传统节日中的内涵与幼儿园日常活动相结合,更大程度地推动民俗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进入社区或农村,让他们真正进入到民俗文化的发展环境,更加深入地感受民俗文化。
2.2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情感,首先要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到这些与他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化,比如家人经常唱的民谣、从小玩的游戏等等。幼儿园可以引入有价值的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游戏或者活动,在幼儿园内开展带有家乡色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3]。教师还要向幼儿介绍当地的民俗文化,让幼儿了解并爱上这些文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一些关于民俗文化的片段,让幼儿了解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2.3开展民俗文化活动
教师可以将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在无形之中培养他们的民俗文化素养。
在民间的游戏有很多,种类十分丰富,教师可以挑选安全性高的、较为合适的游戏让学生在活动时间内玩。在教室内可以玩翻绳、东南西北等较为安静的游戏;在教室外可以让幼儿玩跳房子、跳皮筋、打敌人等有活动性的游戏,锻炼他们的身体。把这种传统的游戏即民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民俗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民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促进他们的身心共同发展。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活动对幼儿进行教学,向他们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通过吃传统食品让幼儿提前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也可以制作节日特定的物品营造节日氛围。例如,在端午节放假前午饭可以吃粽子;春节放假前可以制作春联;中秋节放假前可以制作灯笼并吃月饼。通过教师和幼儿一起吃特定的食物和制作有特色的玩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每个传统节日的习俗特点,还能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还有民间音乐、童谣等也是集体活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选择合适的主题以及较为一致的音乐、游戏等,并赋予游戏新的价值。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腊八节的童谣给幼儿编一场情景剧,让幼儿参与到传统民俗文化中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民俗文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对于幼儿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此在发挥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的同时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对于人的成长十分重要。进行民俗文化教育需要父母和幼儿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重视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作用[5]。在民俗文化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民俗文化教育,促进民俗文化教育效果的提升。家长及教师应对中华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在学习生活中进行知识文化涉及,潜移默化地提高幼儿的民俗文化素养。例如,在中秋节放假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幼儿介绍中秋节有关的知识,并给幼儿布置有关的作业,让他们观察记录自己家过中秋节有哪些活动。在中秋节放假期间家长可以再给幼儿讲述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带他们一起赏灯、猜灯谜、吃月饼,通过家园合作提高幼儿的传统民俗文化水平。
结语
传统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及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将幼儿园教育与传统的民俗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到传统民俗文化,促进他们全面素质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主动去探索、学习传统民俗文化,并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知识,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良好品德。幼儿园民俗文化教育课程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思路,发展还不太成熟,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难题,我们需要发挥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力量,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更好地发挥民俗文化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静.民俗文化与学前教育课程的逻辑与实施策略[J].黑河教育,2018(10):63-64.
[2]袁友帮. 幼儿园教师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3]王雅婷.民俗文化融入园本特色课程的价值、问题与优化策略——以锦州市Y幼儿园为个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8):113-114.
[4]李文春.幼儿园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路径探析——以龙岩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0):19-23.
[5]吴毅. 万古鲤鱼灯舞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初探[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五).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58-160.
作者简介:
姓名:李莹
出生年月:1987.11.1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昌邑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道文山小学幼儿园
邮编:261300
学历:本科
职称: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