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学生运算能力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连国保
[导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文章首先概述了数学运算能力,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文章首先概述了数学运算能力,然后分析了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重视数学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运算习惯,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运算习惯
        前言;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但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探究的意识,致使高中数学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运算能力得不到提升,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数学运算能力作为高中生的基础数学能力之一,对于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概念,灵活地应用数学公式、法则和定理,通过简洁、快速的运算过程得到准确的答案,具有十分关键作用。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一、数学运算能力概述
        在数学课程当中,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基础,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学知识内容,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对与数学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出确切结果的一种能力。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来说,运算能力的培养,必须要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围绕各种数学概念,借助完善的思维方式,将其进行延伸和丰富,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根据相关的调查分析表明,在高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较低,主要是由于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够扎实,无法为运算能力的提升提供依据。数学运算能力主要建立在最为基础的知识内容之上,一旦缺乏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将无法展开数学运算,继而使得数学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受到了阻碍。
(二)学生对数学运算知识的认识不够完善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自身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于数学运算知识的认识还不够完善,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需要进行运算的数学题,往往会产生恐惧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的持续影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将会直线下降。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并未带领学生正确地认识数学运算能力,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各项数学概念,使得学生对数学运算能力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给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1]。
(三)题海战术无法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就是给学生展开题海战术,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在这种学习状况下,题海战术会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无法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
三、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数学这门课程中,各种知识结构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这些数学基础理论知识、数学计算技能、基本数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正确地认识数学运算能力的组成,重视对学生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指导,从而加强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全面培养。数学知识结构体系组成中,主要包括基础的数学概念和定理,以及数学公式和各种运算法则。学生只有对这些都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才能够为自身运算能力的提升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在展开数学课程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让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体系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2]。


比如,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学习函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数学函数模型,让学生在对其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对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充分的了解,使学生能够分清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学会如何去正确地展开函数的计算。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出一些典型的函数习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习的函数知识,对函数习题展开计算,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中函数模型的构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函数的整体结构才会有完善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和运算习惯
        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自身的良好习惯也有着重要的关联。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数学运算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强对学生自控能力和运算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选择较为合适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数学资料,及时检查自身对各种数学习题的运算结果,端正学习态度,以更加严谨的方式去强化数学运算能力[3]。
比如,在学习不等式及其解法的时候,已知姨2x+2-6<0,求x的取值范围。对于这道题来说,大部分学生可能就直接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计算出x<17,却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忽略了根号下的必然条件。对于姨2x+2来说,要满足(2x+2)≥0,才可以使得根号有意义,那么,x的取值范围便为-1≤x<17。在计算这道题的过程中,学生平时的运算习惯,会对他们的计算结果造成严重的影响。
那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能力,促进学生自制力的提升,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在计算数学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审题,对题目中所给出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一些隐性的已知条件。比如,对于满足根号有意义的计算条件,这一项往往被很多学生所忽视,从而就会导致计算错误。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规范的书写方式,不能过度依赖计算器,要强化学生心算、口算和笔算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更加扎实的数学基础。当学生完成计算之后,最后还要养成对数学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的良好习惯,避免因为粗心而造成计算失误的现象。在这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学生自身的数学运算能力便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教学形式的不断丰富,教师也应当给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让学生进
行自我评价,学生之间彼此进行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评价。这三者的评价要在互相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够发挥巨大的效果,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强化,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
比如,学生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两人一组的小组,让学生在完成所给的等比数列计算题之后,对自身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再让各个小组的学生对彼此的计算状况展开评价。最后,教师对于个别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评价和讲解。在此过程中,学生便能够基于教师的评价基础,再结合自身对其他学生计算方式的评价,进而对等比数列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算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效率有着尤为重要的影响。在展开高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正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采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心得[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27):122-123.
[2]翟庆姣.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3]姚雪皎.高中生数学运算素养的评价与培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