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与发展,在小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好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成为了当下数学教师教学所关注的重点。在“问题意识”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数学课堂是学生知识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课堂氛围的创建,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当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对课堂上的问题有思考的兴趣,并且主动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的程度就会加深,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1.“问题意识”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1.1符合新课标改革的需求
在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其中,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实现数学学科的改革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小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数学问题进行不断地自主思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水平。另一方面,数学意识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国家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1.2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很难取得教学的效果,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求,也不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征[1]。教师要改变原来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成长与进步。教师在问题意识背景下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体验,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且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也会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讨论当中,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在自主学习与探究中掌握数学知识的与原理的内在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在“问题意识”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下,小学生在获得数学学科素养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问题意识”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2.1教学情境的导入
由于学生在生活经验的不足,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无法用自己语言提出数学问题[2]。
所以,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导入教学情境,并且与生活进行密切地联系,使学生将数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问题。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联系生活创建教学情境,如,拿出日历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观察,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那几个月是30天?哪几个月是31天?哪些月份天数比较特殊?在学生认识了月份的天数以后,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进行思考:在一年当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闰年是几年一次,如何记住这些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对数学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规律,推动了教学的进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问题意识”教学的背景下,学生要主动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才有助于学生在问题意识方面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能力[3]。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长期引导,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条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提出问题,提出更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三角形的特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些铅笔,并用铅笔摆成三角形的现状,在这个过程中,有的铅笔无法组成三角形的形状,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疑问,为什么有的铅笔无法组成三角形,有的却可以。这时候,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通过自主性探究得出结论,只有两条边大于第三边的时候,才可以组成三角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提问的技巧,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并且注重从数学理念的学习中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
2.3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比较畏惧教师,在课堂上不敢提出问题,害怕自己会被教师批评,进而影响学生问题的提出。所以,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就会就会主动提出问题,并积极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例如,在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许多小学生都是刚刚接触小数的,不知道小数如何正确地进行“读”和“写”,以及小数的具体意义。教师要耐心地进行对问题指导和分析,并且带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地探讨,例如小数有哪些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在这样一个和谐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中,学生会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讨并且向教师提出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3.总结
在问题意识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并进行不断地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学的要求,教师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媛媛.问题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遗忘"的土壤[J].考试周刊,2017,329(75):193.
[2]马红梅.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J].科技资讯,2020,372(7):130.
[3]陈春燕.引导学生问题意识,推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283(2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