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培养道德素养,提升法律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可塑性最轻的时期,大部分学生会在这个阶段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未来国家对于人才的要求。德育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道德法治的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德法治;初中;德育教学
前言
道德和法治的教学是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学好做人是比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教育目标。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各种有害思想和不良信息也在网络上大量滋生。初中生心理发育不成熟,缺乏对事物进行客观判断的能力,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不良诱惑所诱导,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或不良信息等,这不但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更会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甚至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做好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道德法治教育现状
1、教师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道德法治在中考中的占比不大,因此把道德法治教育课缩减甚至取消,这是极为错误的做法。初中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够关心,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基本的判断能力,凡事都把考试分数放在第一位,认为学习好自然道德品质就会好,这是错误的想法。人的学历和其道德品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一个人的正直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的环境和其后天所接受的教育,道德法治教学的缺失将会直接妨碍德育教育的进行,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实践活动不足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当前很多学校对道德法治教学局限在课本之中,无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课本上的道理不是知道就可以,只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牢记正确的道德准则,把课本上的知识记到心里,变成行动,德育工作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才能把学生教育成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的好青年。学校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诚实守信,用行动来坚守自己内心的道德准则。
3、教学方式死板
道德法制教育这门科目和传统的语文数学大不相同,传统科目更多地在于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而道德法治这一科目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为目标,更多的是对于学生心灵上的教育。而很多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科目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道德法治的教学,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反复的研究,这样做很难对学生的心灵起到深刻的教育作用,课本上的道理很简单,但如何让学生去认可这些道理?如何让学生主动地把这些道理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这是教师应当去努力的开展教学的重点。
二、初中道德法治教学的德育渗透实践
1、创新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初中生在初中三年里会处于青春期,青春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开始迅速的发育,学生在这个阶段情绪会变得非常敏感,特别是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比其他时期更严重。如果教师还是对学生进行死板说教方式,很可能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师学生对道德法治的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务必改进教学方法,以“把学生塑造成正直的人”为根本目标,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同时要注意使用温和的教学方式,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塑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以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为例,教师可以将班内的同学平均分为几个小组,每一组分配相同的男生和女生。
教师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什么是宪法?宪法相对于其他法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宪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让学生们在组内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作为旁观者和倾听者的角色。这样学生不会有心理压力,可以畅所欲言。在讨论结束后,每一组请一位同学来做总结发言,同时鼓励其他组别的同学提出不同意见,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意识到宪法的重要意义。
此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将课堂结合多媒体技术,搜集归纳中外著名的法律相关的故事,让学生们了解不同时期的法律发展,体会到完善的法律是多么的重要。还可以搜集关于法律的电影,如控方证人、小委托人等,单独放映给学生或者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观看,并要求学生写观影感受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用电影的情节来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法律的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学生对于法律的作用的理念是很模糊的,用电影中的情节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电影对法律的作用和理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融入情感教育
德育要想真正的深入到学生的内心里,必须要借助情感的共鸣。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阶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胜过一切的言语交流。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用自身的情感去带动、去感染学生,教师应当用自己真诚的情感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营造出活泼而真诚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会受到教师品质的感染,这会让学生把课堂上所感受到的正能量深深地记在心里,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给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为例,学生对于人民的概念可能会比较模糊,由于缺少对相关史实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于“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并没有太深的体会。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人民的概念,在讲解时一定要使语言生动形象,适当结合亲身经历,用最真诚的感情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分享自家长辈的经历,特别是有过抗战经历的老兵,谈一谈自己对于国家各个权力机关的了解,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党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的理念。除了讲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教师更要给学生普及我国经济制度随着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变化,让学生们对社会的变迁更加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人民当家作主有更深刻的看法。
3、提高教师道德水平
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是德育教育的直接领导者,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很大程度的决定了学生的品质。要想成功的在道德法治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自身一定要有出众的师德,要做到和蔼可亲,道德高尚,能够让学生感到信任,让学生愿意与教师进行交流并将教师树立为自己人生的榜样,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在某些章节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和义务”为例,身为国家的一份子,公民既享受着国家给予的权利,同时也有自己应当履行的义务。教师应当结合日常生活,和学生一起学习公民有哪些国家赋予的权利?公民有哪些基本义务?如果不履行基本义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会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师自身也能更好地了解自身需要履行的义务,有利于教师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法制教育要想渗入德育教育,要确保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视,而且教师自身一定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要给学生做好的榜样。教师要对道德法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与教师互动,对教师敞开心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用教师的情感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陕彪.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11.
[2]虎成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70.
[3]赵洪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J].文教资料,2019(1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