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必要性探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米晓娟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多次作出部署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多次作出部署。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进行专题教学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弥补传统教学短板,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绿色通道;是彰显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应用型;专题教学
        
        高校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受办学特色、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很多时候被烙上“枯燥”、“说教”“无聊”的印记。如何将思政课讲活讲透,是应用型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突破的重点也是难点。而专题式教学是弥补传统教学短板的有效方法之一,思政课开展专题教学非常重要。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重要途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总书记还说,办好思政课,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关键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按照总书记要求,应用型高校不仅要保证思政课开课门数和学时量,更应该在“好”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思政教师敢于突破陈规,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教学中自觉做到6个统一。在授课中既要凸显思政课的理论高度,也要针对不同的受众,在教材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使用上深入探讨,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技能和能力素质的培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然而,办好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工程,就目前思政课而言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体系庞大与教学学时相对不足的矛盾,采用传统按章节授课很难突出重点,亦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讲透彻。因此需要思政教师群策群力、集体备课,将教材内容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特点进行整合,开展专题式教学,既保证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也保证受众的抬头率、点头率,落实好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
        二、是增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绿色通道
        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应用型高校相对于学术型学校是后起星秀,在思政队伍组建中年轻教师占比较大,有些甚至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教师们社会阅历和教学经验不够丰富,加之缺乏思政领域专家学者的指导,年轻教师对教材和教法的把握不到位。出于成本核算、教师适应岗位等考虑,现实中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较重,整天忙于上课、批作业、应对教学相关工作自顾不暇。按照传统授课模式,一个教师要讲完一门课,这就要求老师不仅知识面要广、知识结构完整,而且要对每部分知识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这对于工作量原本就很大的年轻教师来说是极限挑战。尽管大家课前大量搜集相关素材,让大脑进行瞬间记忆,但由于缺乏对材料系统整合的时间及个人思考,备课往往差强人意,课上出现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现象,给渴望求知的学生泼了一瓢冷水,久而久之导致师生之间的信任难以为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以及自信力。另外,由于教学节奏非常紧凑,教师只能一味的麻木前行,未能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深入反思,在后续教学中无法做到扬长避短,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科研是一对孪生兄弟,需要在互相帮扶中成长。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完善教学。

但传统的教学却让教学和科研陷入恶性循环。教师疲于应对教学任务无暇顾及科研,即使有科研,大多也不成系统;因为对知识没有深入研究又无法提高教学水平。
        我国教育名家叶圣陶提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善于运用。[2]如前所述,目前应用型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科研中面临诸多困境,开展专题教学是破解这些问题的绿色通道。
        开展专题式教学能更好的将思政课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升思政课的感召力、亲和力。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将思政课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以教材体系为基础,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问题,并注意避免与其它课程的交叉,将课本内容分成专题授课,确保在规定课时内将课本内容全部讲完,让学生对该课程有完整的把握,形成知识体系,避免出现虎头蛇尾情况。同时又能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避免理论和实际两张皮现象。
        开展专题式教学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专题教学实行一门课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每位老师只需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和自身学科背景,选其中几个专题重点研究。这样能够将教师从繁杂的教学备课任务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专门攻克一些难题,有助于更好的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进而升华教材;有时间钻研教法,了解学生的听课兴趣点,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案例,在教学中突出专长,讲授专题精品课。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用鲜活的实例、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讲理论,能够讲的更加透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开展专题式教学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的过程中能引发思考,进而在某一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科研成果,真正实现教、研相长的良性循环。通过这些途径最终能够提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应用型思政品牌。
        三、是彰显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
        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即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支后起星秀,与传统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最大的不同是学生的“应用”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实现与地方发展需要无缝接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专业知识对其的帮助应该是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其又与普通的高职高专有差异,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知识储量更加丰富、扎实,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综合素质较高。在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政治思想道德素养是居于首位的,对其他素质起统领作用。
        通过思政课专题式教学,能够让大学生在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中深入了解历史和人民所做的四个选择的必然性、深化对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历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养成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能够教会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法来分析、解决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养分,激励他们在逆境中自立自强、永不言败;在工作中敢于创新、攻克难关;在关键时刻能够挺在最前面、顾全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一代代青年接力中实现。应用型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能够撕掉思政课既有的“枯燥”、“说教”“无聊”的标签,让思政课火起来,走进学生心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教育部网http://www.moe.gov.cn/
[2]徐玉钦、李媛.高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J].科教导刊,2019(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