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使教育回归生活本源,才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向“我要学”跨度,最终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基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不断地反思以及不断总结,力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寻出一条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教育之路。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论述对象,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内容进行相关的阐述,针对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开展打造生活化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教育自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就是教育”这一伟大思想,其认为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活动的主要部分,并且强烈倡导“教、学、做”三者合一。此外,与陶行知先生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就是生活,就是丢经验的改造”这一观点。不难看出,众多教育学者热衷推崇“课程生活化”这一思想,因此,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应当立足实际教学内容,最大限度的挖掘教育内容中的生活价值,构建生活化教学课堂,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
一、深度了解生活化教育理念
所谓“生活化教育理念”即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在生活环境、知识水平以及思想意识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他们拥有一个共有的角色——学生,所以,生活化教育理念就是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服务的一种科学教育思想。要求每个教师能够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理念,在实际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交集部分,深度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明白该以何种受众的形式开展教学,该以哪些素材作为引发共鸣的教育题材,该以何种形式恰到好处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当中来。
将实现“生活化教育课堂,让学生获取源头的知识涵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开展,给学生优质的教学关怀,让他们感受到道德与法治与自身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巧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由于自身教学观念落后,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教材基础内容的教学上,忽视了对现阶段教育背景以及学生内在需求的深度探析。
由于现阶段我国教育依旧处于应试化教育阶段,大多数学生更多的迫于中考的压力,被动地去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对于课程内容本身并没有多少兴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妥,另一方面是学生学习观念的偏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为了充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进行跨度,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生活内容入手,构建生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时,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网络带来的生活变化”这一话题进行课堂引入。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近十年来通讯方面、购物方面、出行等方面的一些生活图片和影像;
2.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回忆网络给自身生活带来的最直观地改变;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一些结果呈现在黑板之上;
……
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熟悉的话题以及事物入手,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给予了学生一定的熟悉感、归属感,有效唤醒了学生探索欲望,这也为接下来的有效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实现知识生活化,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若教师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进行一板一眼的教学,很容易让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知识点失去本真和灵魂,单纯的枯燥讲解,死记硬背,很容易磨蚀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找寻知识内容中的生活气息,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融汇于生动活泼的生活领域,这便有效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例如,《善用法律》这一课时,法律知识内容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加之学生对法律知识认知较少,应用较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青少年利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群益的案例,如豫章书院虐待学生的事件,首先,询问学生对此等事件的看法;随后,引导学生回忆相关事件,谈一谈遇到类似的情形应当如何保护自身;最后,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教学略显抽象的知识点时,教师一定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多给学生列举一些贴近他们的实例,引发共鸣,从而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四、让教学内容融入学生圈子,促进学生的内化吸收
所谓“知识源于生活”,想要帮助学生内化吸收相关知识内容,就必须让知识彻底融入学生的生活圈子。努力给学生创造一种感触,让学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邀请学生现身说法,谈一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吸收和内化知识涵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诚实守信》这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不守诚信的故事和实例,引出不守诚信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随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守信用的小伙伴”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现身说法,说一说自己认为最守信用的小伙伴,加强学生对“诚实守信”的理解和认知,加强学生对诚实守信概念理解和认知,引发学生对诚实守信概念以及意义的深层理解,知晓现实生活中自己该如何做到城市守信,从而达到熏陶学生内心的目的,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五、开展课下生活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除了要兼顾课堂教学成效,教师更要注重课下巩固和练习。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是一个系统而持续化的过程,需要学生长久的坚持学习和复习,以达到内化吸收和掌握的目的,所以,为了辅助学生的学习发展,布置一定的课下作业是相当有必要的,但是,在以往的作业检验中,笔者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采用敷衍了事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笔者认为,为了提升课下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在课下作业中,尽可能多的加入一些生活化元素,与学生的生活完美契合,从而有效提升课下复习的成效。
例如,在教学完《让家更美好》这一课后,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安排一些家庭作业:
如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做饭、洗全家人的衣服,跟父母谈一谈心等,一方面让学生在家务活动中,感受到身为家庭一份子的责任和作用,另一方面也能拉近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形成对家庭的热爱,对父母的尊重,从而使其树立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总之,知识源于生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努力立足学生生活实际,从教学导入、教学内容以及课下复习等多个方面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努力给予学生一定的归属感、熟悉感,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全面的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助力初中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对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探析[J]. 马亮.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7)
[2]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辩论活动的策略刍探[J]. 吴振棠. 成才之路. 2019(33)
[3]浅析多元化数学课堂的科学构建[J]. 陈秀朵. 学周刊.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