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在现代学徒制的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所限制,存在很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影响了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同时分析现代学徒制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重点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实践中问题的解决对策展开研究和分析。致力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问题;原因;对策
伴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现代学徒制成为如今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2018年8月教育部第三批19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也已公布,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我国逐步形成由点到面、逐步扩大的局面。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中的现代学徒制起步较晚,发展也比较慢,与西方学徒制比较,我国在这方面尚未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教育机制,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足够的积极性
据不完全调查,在第三批562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中,大部分存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在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供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在市场竞争日趋严厉的情况下,企业生存和发展压力很大。现代学徒制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短期内见不到效益。企业不愿参与学校的人才培训,这出自企业现实的利益:一、企业没有明确的义务和责任;二、企业没有政府的专项资金补贴;三、学生在学校仅仅获得基本的技能,进入企业很难很快适应工作,不能达到岗位要求;四、在企业实习期间,要配专门的师傅带班,无形增加了企业负担。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是导致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影响着现代学徒制的推广的重要因素。
(二)社会各界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
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已经取得了国家相应政策的支持。现代学徒制在国内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有关宣传工作不到位,社会对于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不能够了解其整体发展模式,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等认识不足。学校在推行现代学徒制也存在留有形式的现象,不能实质性地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使现在学徒制执行效果不理想。这也是社会各界对现代学徒制认识不足或不够认可的重要原因。而且现阶段,职业教育在我国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绝大部分人们仍然保留着“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人们的眼中,只有办公室白领才是孩子毕业的正确的选择,或者是公务员才是最好的归属。社会各界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不足也是影响现代学徒制推行的重要因素。
(三)“两冷两热”现象矛盾突出
“两冷两热”就是政府热、学校热,企业冷、学生冷。对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政府和高职院校积极较高,并且作出了重大的努力。但从学生和企业的角度来讲,他们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表现出较为冷淡的态度。企业作为现代学徒制其中的主体,由于利益的驱动,兴趣并不是很高。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学生愿意学习技术,但对现代学徒制没有较高的热情。主要是因为,现代学徒制还处在探索阶段,还不够成熟,学生从现代学徒制中还不能学到较为理想的技能。“两冷两热”现象,导致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不够顺畅。
二、现代学徒制实践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层面缺乏相应能力
在现代学徒制的推行过程中,由于来自于学校方面的因素所限制,导致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内部难以得到推广。其一,政府方面并没有给予大力扶持,相关政策不配套,政府引导力不足。尤其在资金方面,在诸多影响因素的束缚下,很多试点高职院校资金未能够落实到位。其二,思路转变太慢。当前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思想观念、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不少教师仍然理论教学思维,动手能力较差,满足于传统的上课模式。其三,“双师型”教师缺乏,“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老师的动手能力较差。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技能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二)企业层面缺少合作动力
在现代学徒制的推广过程中,企业作为重要的主体,企业对于现代学徒制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能否顺利的实施。如果企业积极参与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当中,则意味着企业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但在资金出现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再加上学徒流动相对较为频繁等因素影响,使得企业的积极性不高。鉴于此,从当前校企合作的角度来讲,企业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这就对于学徒制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
(三)发展机制和相关政策不够完善
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还处在探索阶段,发展机制和相关政策不配套。主要包括:“缺乏承担现代学徒制企业的资质标准;缺乏相对统一的企业职业培训框架;缺乏学徒协议的认证与备案机制;缺乏师傅身份以及资质管理、带徒津贴等方面的规定;缺乏学徒法定身份以及津贴、劳动保护、工伤处理等方面的规定。”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现代学徒制认识和重视程度还不够,不能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另外,行业协会也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实践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要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问题进行商讨,共同研究出符合双方利益的方案,寻找校企双方契合点,共同致力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实现校方培养人才与企业利润收益的双重目标。国家层面根据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行过程中有价值的经验,制定出相关的配套措施,明确相关的教育培训责任,通过减免一定税收、专项资金扶持等,给企业相关的政策支持。
(二)营造社会认同的环境
在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注重发挥其引导作用,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校企展开合作。政府应当引导社会各界加强现代学徒制的舆论宣传。可以通过媒体对校企合作非常成功的学校和企业进行宣传,扩大现代学徒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认同感。此外,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增强“师徒”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邀请社会行内工匠人物介绍技能大师在企业中作用及其发展前途,让学生明白技能在就业中的作用,认识现代学徒制对就业的重要作用。
(三)增强高职院校的综合能力
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可知,当前高职院校综合能力不足。高职院校是现代学徒制的源头和主要实施者,要提高学校的综合能力。一是,提高高职院校领导层认识,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去。二是,完善教师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建立“双导师”制教师结构,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在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上给予政策倾斜。三是,灵活运用人才机制。打破现在用人机制,吸引社会技能名师进校园,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技能人员互兼岗位。
结语: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推行现代学徒制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有待于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国家层面要给予制度和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大环境。行业层面应加强指导,制定行业和技能标准。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主动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结合具体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影响现代学徒制推行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政策,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为现代学徒制的推行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崔发周,张晶晶.影响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效果的因素分析及改进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7,12(上):213-214
[2]白晶晶.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5-26.
[3]汪安,周原彬,黄乐辉,等.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外部环境分析[J].职业教育,2016(3):19-20.
[4]曾树华,黄银秀,石纪虎.我国实施现代学徒制困惑及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93-94.
[5]高双喜.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学院的推广应用[J].科技风,2016(6):6-8.
[6]刘启东,高洪波.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高职教育实践与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6(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