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林晓凤
[导读]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课题中的难点之一
        摘要:朗读既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课题中的难点之一。它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还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助力,对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把朗读穿插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完成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学习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文本阅读的情感体验,增强阅读融入感。本文从学生兴趣、朗读内容、朗读技巧、评价机制着手,重点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字:小学语文;中年级;朗读教学;教学策略
前言
        面对正在接受小学义务教育且正处于语言能力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进入了小学中年级以后的学生在语言能力的掌握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朗读作为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是任何小学语文教师都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同时,朗读也是语文教学区别与其它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标志。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朗读教学方式,发挥朗读教学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1、朗读教学的意义
        文章与读者产生互动的基本方式是阅读,阅读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朗读。在有声朗读中,把无声的文字转化成可感知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自觉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文章当中,达到高效课堂学习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体验中,加深了对文章词汇的理解,扩大了词汇量的同时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仅如此,学生朗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也能使学生受到文章所体现的价值观感染,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理应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重视。
        
        2、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朗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开展了朗读教学,朗读教学获得了巨大的生存空间,但是,随着朗读教学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虽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了朗读教学,但是收到的效果有很大差别,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方式方法,过于简单随意,学生很难在朗读过程中获得收获。具体来说,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朗读时间不足
        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学生获得的朗读时间并不多,学生朗读机会的缺失,直接导致朗读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学生的朗读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安排学生朗读之外,还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与分析,导致四十分钟左右的上课时间,能分配到朗读环节不会超过五分钟。虽然教师在课外也会给学生布置自主朗读的任务,但是由于小学生自制力不足,在缺少必要监督与教学环境的条件下,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朗读模式单一
        朗读教学在实现形式上过于单一,缺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学生领读的方式进行朗读,而对于领读学生的选择,往往是成绩突出的学生,这进一步压缩了其他学生的朗读空间,降低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注意到,成绩的高低并不反映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发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避免在单一朗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可能产生的抵触心理。
        (3)文本选择不够广泛
        在朗读文本选择上,教师很少花心思挑选一些课外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只是把学生的阅读选择限制在教材中很有限的内容。诚然,教材中经过千挑万选出来的文本内容充分考虑了这一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可是教材中的内容毕竟有限,而且教材的编写具有普遍性,这就决定了教材内容对于某些特定地区、特定群体会有考虑不周的状况出现。
        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就有责任帮助学生充实朗读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学生如果长久重复相同内容的朗读,就会出现疲劳感,降低朗读的兴趣,并且产生敷衍心理。因此,学生的朗读范围如果得不到扩大,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得不到提升。
        (4)评价机制单一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科学合理地评价能够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起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信心。评价是任何学科教学以及教学方式都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往往过于简单,教师的评语只是单纯的“好”、“不错”之类的话。而对于学生朗读的语调、感情、技巧方面少有评价。
        一旦学生的努力成果得不到教师的肯定,甚至认识到教师的评价只是在敷衍了事,长此以往他们在朗读上的信心会遭受打击从而降低朗读兴趣。教师简单地评价形式,不仅使得学生积极性受挫,对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朗读技巧的掌握也会产生很大影响。由于教师在评价时,缺乏对学生准确到位的点评,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指正,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停滞不前。
        3、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策略
        (1)丰富朗读实践,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无疑是助推朗读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动力。学生只要开始对朗读教学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朗读中,不仅在课上,并且在课下也能够积极进行朗读实践。学生的朗读效率也会在兴趣的指导下得到快速提升。对于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有两种课堂教学方式以供使用。
        首先是情境教学法。许多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出有利学习的氛围,借此提升学生的兴趣。在朗读教学中,情境教学法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
        与其它教学实践不同的是,情境教学法在朗读教学中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情境创设在朗读教学中,往往是通过声音这一载体实现。给学生提供贴近文本情感的声音以模拟出一种感性的情境,这个感性的情境可以激发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在有感情的声音渲染下无形中被激发出来,朗读的欲望也会不断提升。


        以全国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山行”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学生朗读时,可以在选择一些慢节奏的纯音乐作为学生朗读的声音背景,像古筝《渔舟唱晚》这样的音乐就是很好的选择。学生在纯音乐的引导下,会自觉进入到一种宁静平和的心境。在摈弃其它杂念之后,学生对诗中环境“寒山”、“石径”、“白云深处”会有强烈的画面感,学生朗读的欲望也会在情境烘托下,被激发出来。
        其次是朗读表演法,也就是分角色朗读。在文章中,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直接表现,让学生分别扮演旁白和文章中的其他角色,通过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快速进入角色当中,从而加深学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在掌握文章整体情感同时领悟到文章的主旨。
        不过,这种朗读法一般适用于描写了较多人物角色语言的文章。在朗读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安排角色,帮助学生更快融入角色,理解不同角色运用到的语言特色。角色扮演朗读教学的实施,不仅能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还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以全国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为例,教师在进行该课朗读教学时,可以选择三个学生进行朗读实践,三位学生分别扮演裁缝、顾客和旁白。学生在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中,对急性子和慢性子这两种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朗读的乐趣也在朗读表达实践中得到了激发。朗读表演法,不但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朗读方式,同时也是丰富朗读实践模式的有益探索,对丰富朗读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增加朗读时间,丰富朗读内容
        充足的朗读时间是提高朗读水平的基础,丰富的朗读内容是提升朗读质量的重要保障。这两者相辅相成,增加朗读时间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朗读内容的机会,而朗读时间的充分利用也能够在保障朗读质量的同时提高朗读时间利用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除了增加课堂中学生朗读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在课时安排中专门设置朗读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机会。
        学生朗读时间的增加,必然需要对朗读内容作进一步的要求,朗读的内容也不应只局限在教材范围内,而是选择能够扩展学生阅读、适当延伸教材内容加深对教材理解的课外朗读读物,以供学生在朗读课上使用。
        以全国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在进行第二单元教学时,可以发现第二单元文章的主题都与“秋天”相关,无论是古诗“山行”,还是文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都是在描写秋天。教师可以据此开展一堂专门的朗读课,以“秋天”为朗读主题,进行群文朗读。在课下还可以给学生选择类似“我爱你,秋天”、“秋天的落叶”之类赞美秋季的文章,提供学生在朗读课上使用。这样设置的朗读课,既能在增加学生朗读时间的同时充实学生的阅读量,又可以减少学生对重复朗读课文内容感到枯燥,还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3)训练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长时间的朗读练习,另一方面也需要正确朗读技巧的指导。朗读技巧提升不仅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更加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日常朗读中,教师要从重音、停顿、句调等方面进行技巧性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能自觉对语音语段进行调整,正确处理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全国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为例,“观潮”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潮水的移动表现文章情感起伏,来进行文本展开。在学生朗读“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时,教师应该指出,这句的朗读应该是一个蓄势的过程,语调由平缓逐步升高,达到一个半高的地步,为下一句情感的迸发做准备。学生在读下一句时,感情要完全释放,语调升到最高。通过这种日常的朗读指导,学生在不断掌握朗读技巧的同时也在稳步提升朗读能力。
        (4)提升评价质量,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很好”、“不错”之类的词语上,这样长时间敷衍会对对学生的朗读积极性造成严重打击。在对学生朗读评价中,教师应该坚持全面评价,激励为主的策略,认真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在全面评价中能够反思自身的弱点,有所收获,也能让朗读教学真正起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效果。
        所谓全面评价,指的是教师要对学生阅读中的语调、语速、重音选择、逻辑停顿等朗读技巧以及语段情感处理上有着重点地做出评判,循序渐进,对学生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与方法,并对学生认真有感情朗读给予肯定,在发现学生在朗读方面的进步也要充分鼓励。
        以全国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教学为例,该课在朗读中,需要学生以第三人称讲述的方式,怀着赞美的感情去阅读。学生在朗读后,教师应该对学生朗读中最为不足的感情表达方面做出详细评价,“声音充沛有力,对阅读中停顿的把握十分到位,如果在读最后一句时,语调再高一些,感情再有力些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帮助了学生找出了不足,给学生更多的提升空间。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培养学生把握文本内涵,提升文本理解力,促进语文综合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真思考朗读实践中出现问题,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帮助学生真正享受朗读过程,感悟朗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齐敏,李维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报,2016(6):140-141
        [2] 付高远.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初探[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1):00187
        [3] 荀洁.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与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7):18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