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元化的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谢美玲
[导读] 在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园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幼儿园教学困境为出发点的探索实践,
        摘要:在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园本教研作为一种以幼儿园教学困境为出发点的探索实践,能够帮助幼儿园提高办学质量,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基于此,本文将对多元化园本教研现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展开探讨。
关键词:园本教研;幼儿教育;专业成长
一、引言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园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上都面对着新的考验。园本教研作为提升幼儿园办学水平的有效渠道,能够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解决问题,从而保障《纲要》的落实。园本教研有着真实性、具体性的特点,如今已经有不少幼儿园通过加强园本教研,实现了教育理念与方式的革新,为幼儿园带来了更好的社会声誉,保障幼儿园自主扩大与完善的实现。因此,要借助多元化园本教研,实现教研内容、小组构建、教研形式等全方位的革新,让教师在真实情境中反思、在合作交流中成长,在理论研究中创新,实现幼师专业化成长。
二、园本教研与幼儿教师成长的相关概念
1.多元化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最早来自于“校本位”的改变,校本位即为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应该以保障幼儿的健康发展为本质。教育家张淑琼表示:“园本教研是一种对幼儿园的实践性研究,园本教研的主体是幼儿园自身发展的力量。”可见,园本教研的主要内容包括,“幼师在幼儿园内教什么?怎样组织教学活动?幼儿怎样学、学什么更有效。”要求教师能够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自主判断,是一种对教师实践技巧的研究活动。而多元化园本教研则是指对园本教研形式的丰富,在幼儿教育中,应该积极推动幼师以“问题”为基点的反思,丰富教学研究的突进,实现幼儿园教、学、研工作一体化研究活动。
2.教师专业化成长
        从幼师的动态成长来看,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是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幼师的专业化成长,需要幼师接受严格的教师专业训练,并在实践中积累教研,成长为专业的幼师。从幼师的静态成长来看,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职业化的过程中,在该过程中,幼师通过自身教育技术的提升从而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当前阻碍幼师专业化成长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幼师缺乏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门槛不够高,另一方面,幼师缺乏有效的实践提升机制,其在学前教育理论素养上有待提高,想要凸显幼师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就需要有条件的地区先普及幼儿教育的主要价值,规范幼师专业化成长路径,提高幼师教育水平,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多元化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行性研究
1.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自“二胎政策”放开以来,预计每年我国要新增长五百万人口,国家开始重视幼儿教育的价值,预计到2021年,幼儿园里入园率将从75%上升到85%,这些都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此外,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多在3-6岁,教育家布鲁诺曾表示,幼儿在四岁时已经获得了一生70%的智力,如果这时期有优质的教师引导、健全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帮助幼儿形成心灵健全的人格,可见,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园本教研工作的实施,以及幼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可能。
2.教育观念的转变创造了内部动力
    新课改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教育观念,这些观念也深刻影响着幼儿教育,其中“最近发展区”、“以生为本”、“多元智力理论”......等等,都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内部动力。随着幼儿教育观念的改变,幼师的教学行为、课堂表现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影响。比如,以往在《水果园》的语言学习课上,幼师常常采用在教室摆放水果教学的方法,让幼儿通过动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认识水果。

现代教育重视幼儿的生活实践,所以很多幼师开始将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儿童在户外、在自然中去看、去摸、去闻水果,幼师让课堂更加动态化,有助于幼儿身心水平的发展,让学前教育落实到实践中。
3.精神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
    幼儿园内部的精神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教育文化,其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园长作为幼儿园的“教育思想的引导者”,重点把握着幼儿园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所以,园长的先进幼教理念也能对幼儿园的发展起到深刻影响。幼儿园在园长的带领下,能够更快、更好的实现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优化幼师的教育理念,表现为:(1)全体幼师对园长办园理念与园本教研的认同;(2)幼师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形成自觉探究、自我成长的行为。所以,为了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重视教研共同体的构成,让教师在这种精神文化影响下主动投入到园本教研工作。
四、开展多元化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基于多元化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如下策略:
1.加强幼儿园内部改革,推动园本教研发展
    要做好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首先,要做好对全幼儿园科研管理与多元化园本课程开发两方面内容,幼儿园首先要有一只骨干幼师队伍,才能引导教师深入到园内教学工作的研究中,实现幼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其次,在制度建设中,应该引导幼师按照兴趣和特长来组建教研组织,由组长依据各个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然后以老带新,让参加幼儿教育工作三年及以下的幼师由老幼师“一对一”进行培训,定期开展教研工作组的工作总结,最后在学期末将教研资料统一汇总报告给园长,由园长进行园内交流、评比。通过上诉路径,既肯定了幼师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又保障了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落到实处。
2.自上而下的群体学习,积累知识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上曾提到:“读书是教师事业发展的“发动机”,一个没有阅读的幼儿园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因此,幼儿园内部也要让教师形成阅读习惯,让阅读、研究成为幼师发展的基础,通过学习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教育理念与知识方法,学会借鉴中外教育家的成功经验,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师的专业化成长。为了在幼儿园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可以采取“打破沉默、主动参与”的幼师激励策略,设置一、二、三等奖项,园长在每月月底的读书总结会上,请教研组提出适合教师集体讨论的问题,锻炼教师团队的思维能力、检验读书状态,并用奖励激励教师开展自上而下的群体学习。
3.深入教学反思,追求完美课堂教育
    只有教学,没有反思是难以进步的,对教师而言,反思是最有效的能力提升渠道,教师在反思中可以深刻认识不足。很多幼儿在学习时,面对新知识比较被动,这就需要幼师能够针对性的反思课堂教学,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育模式,在反思中促进专业化思考,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叶澜教授曾说:“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可以成为名师,但是写三年教案反思却可以成为名师。”说明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主要意义,要让反思成为促进教师成长的“助力器”。
小结
    综上所述,教育部门在下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了“深入推进新课改,实施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要求,这些新理念为学前教育带来了新鲜血液,同时还给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带来冲击,对幼儿园教育提出新要求,对此,我们要认识到幼儿教育应该注重解决当下困境,实现健康发展,不要让园本教研成为一纸空文,通过开展多元化园本教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婷.园本教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7.
[2]朱文华.有效开展园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基础教育参考,2012(01):42-44.
[3]熊艺.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归明芳.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2):2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