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现实技术在舞美设计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王一波
[导读] 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不同类型的元素,利用虚实结合的视觉艺术提高舞美设计的整体观感,
        摘要: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不同类型的元素,利用虚实结合的视觉艺术提高舞美设计的整体观感,加深了演员与观众的联系交流,增进了观众与舞美设计的共情,因而愈来愈多地运用在了舞美设计中。本文主要对增强现实技术在舞美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舞美设计;应用

一、前言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近年来,国内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的舞美设计中就广泛运用了增强现实技术。例如,广州宝能国际演艺中心在2017年末承办的“江苏卫视‘让幸福照亮你’2018 跨年演唱会”,就为电视观众带来了一场增强现实技术参与的视听盛宴。在嘻哈歌手潘玮柏带来的开场歌曲《反转地球》的表演尾声中,舞台上空突然炸裂出一圈炫目的蓝色光能时空罩。蓝色光能时空罩爆裂的那一瞬,舞台上真人舞者身上的灯光亦被操控熄灭,增强现实舞者出现的同时也被能量气浪推向了时空罩的外壁,悬浮在舞台的半空中。时空转瞬凝固,真实的舞者与增强现实舞者在那一刻完成了实时转换(图1)。
       
                         图1 、潘玮柏《反转地球》演唱中的增强现实效果

二、增强现实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应注重在场性
        近年来的实景演出成为新兴的产业,自2003年张艺谋主创的中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正式公演,各地纷纷也将实景演出作为旅游和文化业最好的名片加以推广。其独特的舞台空间视觉形态构成和视觉认知之间的关系,正是设计心理学中观众对于视觉形态图像解码形成的认知,中国人自古就有把寄情山水的情怀,山水间的实景演出可以体现中国人的思维与世界观。空间中的舞台类型、舞
台道具、舞台服装和舞台灯光共同组成了形态秩序丰富的表现形式,形成实景舞台特有的定义和形态。实景演出的舞台具有稳定性和唯一性,山水的真实性赋予其一种艺术“在场性”,在设计心理学中,这是观众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追求,自然景观体现相应的地域文化内涵和演出节目的意义,也承载着视觉形态的文化符号。但是近年来各个景区急切地打造大型实景演出项目,侧重于舞台的构建模式和发展空间及舞台艺术表现力探索创新方面,在艺术性及文化性体现在环境空间的延展与视觉流程中的导向方面较弱,也削弱了实景演出的艺术感染力。

三、增强现实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应注重色彩与质感
        一场精彩成功的舞台剧,除演员的表演艺术之外,剧本、音乐、造型、灯光和舞台美术也是必备的条件。舞台美术的功能和配套设施可以为演出增彩加分,演出空间的层次轻重要充分展现表演主题,表达主题的舞台空间感、具有穿透力的视觉效果,舞台整体效果的透视、色彩的冷暖、装置的虚实等,让观众在真实感中体会的身临其境能更好导入剧目的故事情节。近年来,设计已经把舞台剧目中的精神内涵上升到新的境界,舞台剧的空间运用已经远远超过舞台背景的画面效果。在《阿Q正传》中,设计师薛殿杰创造性的在五大块打着补丁的麻布上描绘了绍兴水乡建筑的白描画,布景交交代了剧情的地点,虽然观众隔着一段距离才能看到舞台,却加强了舞台空间与剧情及人物心理变化之间的联系,舞台背景中破麻布的质感在一直强化给观众一种河山残破的现状感受,与轻盈明快的绘画线条形成反差,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面前无可奈何的悲剧表达的含蓄内敛。

四、增强现实技术在舞台美术设计中应注重新技术多元化设计元素应用
        增强现实技术在舞美设计中应注重新技术多元化设计元素应用,舞台美术中增加背景视频元素,声、光和动态画面打破了传统舞台设计的空间影像限制,传统单一的二维画面被三维立体装置取代,装置中多块LED屏影像视频中动感的画面,以新的表意空间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挑战着观众的视觉经验和心理感受。无论在明星的演唱会上,还是服装秀台上,一种真假相融的奇幻视觉体验,把观众带入魔幻空间。如江苏卫视的跨年演唱会,已经连续两年运用全息技术,当明星在演唱时,地板突然变成深邃的海洋,并从海面蹦出一条海豚与歌者互动,画面鲜活逼真,动态空间和舞台表演结合,平衡了景与人的空间关系,令人耳目一新。另外全息技术也被应用于大型的运动会开幕式及大型庆典节目中,如十一届全运会中的全息瀑布,立体的水滴轻盈晶亮,光与体育场跑道和光波涟漪组成了新鲜的视觉冲击。此外,交互式视频的背景带来戏剧性表现方式的改变,观众与视频背景之间进行互动,观众对外界信息的输入通过加工处理输出完成信息的时长记忆,增加了舞台美术的审美感应。

五、结语
    综上所述,增强现实技术作为一种基于位置的叙事技术媒介,其在舞美设计中的运用推动了界面与场景叙事的革命,为演员、观众及舞美设计师创造了新体验,打破了传统媒介时空和演出场所的关系建构,创造出了新的虚实孪生的舞美空间场景,在带给观众沉浸感的同时,加强了观演关系的联结。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熟,增强现实将会更广泛地运用到舞美设计中,恰如其分地助力舞美设计的视觉映现,为舞美设计的呈现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全国青年舞台美术家高级研修班作品集[M].北京:中西书局,2015(5).
[2]王雷.实景演出舞台视觉形态营造与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6).
[3]李东耀.戏剧舞台美术设计中虚实情景的美学风格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0,2(03):7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