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也变得愈加大众化,且其覆盖范围也逐渐广泛,尤其是近几年来其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逐渐被教师们应用于授课之中。因此现如今,怎样将信息技术恰当灵活地应用到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之中成为了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思索的问题。以此为背景,本文将以“信心化教学在低端数学中的应用”作为主要研究目标,进行深入、认真的探寻,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希望可以给予小学低段数学学科的教师们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低端数学 北师大版教材
【正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所孕育的数学学科教学准则中,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强调教师们应该具备多媒体技能,在教学期间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们创造一个丰富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通过一些实验及实践结论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为具体化,且简单易操作,对于处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们而言具有有极大的益处。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行提高,长此以往使得教学质量得以升华。
一、信息化教学对于学生数学知识兴趣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课题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也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新授知识时。教师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方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创设一个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相关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授三年级上册《周长》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为学生们展示一篇叶子,并提出疑问:叶子的周长包括哪些部位?此时由于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一名词,因此教师展示动画特效——小甲虫在叶子边缘爬行一周,随后再将一周进行强调,随后引导学生理解“叶子的周长”。如此这般进行信息化教学,让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生动有趣的动画设置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信息化教育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在教学期间恰当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可以将知识更加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并且还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完美解决。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运动》中“轴对称”部分知识时,由于学生们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因此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几个轴对称图形,并要求学生们思索并回答所展示图形的相同之处,此时给予学生3分钟思考时间。
接着继续展示图片——葫芦,让学生们思考它是否为对称图形,如何进行验证,此时教师可以随即选择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完毕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进行验证——展示动画特效,将葫芦进行对折,随后展开,在对折线处进行标注,接着为学生指明对称轴,并通过上述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对称轴含义。
如此这般学生们将会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对称轴的相关含义,并且此知识作为给节内容的重难点也得到了解决。
三、信息化教育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并且还会使得教学资源得到一定的优化。另外在应用此项技术的基础上,小学低段数学学科的教师也要充分挖掘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将两者进行融合,如此这般,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最终使教学质量也可以得到质的升华。
例如任课教师在讲授三年级下册《千克、克、吨》中“有多重”部分的相关内容时,先让学生们在课前记录一些物品上的质量,等到正式授课时,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的物品,并重点标注表示其质量的位置,随后告知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习惯使用千克和克来表示一个物体有多重。”接着通过多媒体屏幕上所展示的物品质量图来引导学生得出千克和克的符号“kg”、“g”。
随后为学生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1kg课本和1g课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者大小,由于处于此年龄段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及独立思考的能力,且所展示的图片直观形象,学生们很快就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从而继续带领学生领会“千克”和“克”。
现如今虽然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可能被其完全替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应理性对待信息化教学,并学会恰当合适的使用此种教学方式。
【结束语】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对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教师合理恰当地在教学期间使用此种教学模式时,可以将课堂氛围进行活跃,为课堂教学提供不一样的色彩,而且信息化教学还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降低学生们的学习难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科的乐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身为小学低段数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信息化教学,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谨慎挑选教学资源、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并且要与日常生活进行关联。
【参考文献】
[1]陈启文.浅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5.
[2]张维民.信息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索[J].成才之路,2019(3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