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的价值取向与策略选择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4月第11期   作者:朱原
[导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实现多元协作发展模式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应实现多元协作发展模式,而在协同理论的基础上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不但有利于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需求,还能促使学生符合当今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因此突出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的价值取向与策略选择进行研究,基于协同理论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的构建策略,有效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价值取向;策略选择
引言
        协同理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多元协作目标有着关键性影响,有助于彰显学生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基于此,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可行的协同体系,对协同理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中的重要意义有正确认知,基于多元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序参量的最大化实用性价值,强化协同理论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中应用力度,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1 将学生视为主体提供创新创业协同理论资源
        在自组织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借助多元协作体系内部各构成要素及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协同调配,能有效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的顺利开展,且基于非政府政策管控和制衡的局限条件,必须确保多元协作主体运行的协调性达成统一。保持高度一致的协同观点不仅有助于各主体构成要素、协同理论资源供给朝着统一方向发展,还能有效将多元协作体系内部各构成要素及子系统紧密联合成一个整体,从整体上促进多元协作体系更深层次地稳定可持续发展。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以及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此,构建多元协作体系时应将学生视为主体提供创新创业协同理论资源,高度重视高校专业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首先,高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实际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掌握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状态,积极开发校内、班级以及各学习小组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资源,将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与学生实际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自主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其次,校企双方、社会组织以及家庭等多方组织应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共同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资源。
2 以高校为桥梁创设多元协作教学环境
        基于协同理论原理,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体系中,协同效应对多元协作能否成功完成具有积极意义。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对多元协作各构成要素及子系统起着关键性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肩负起衔接的作用,在校企双方、社会组织、学生及其家庭之间搭建起沟通桥梁,充分发挥协同效应的优势,加强各方组织的交流互动,打造多方协作的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平台。

对于高校来说,除了要注重多方交流平台的搭建,还要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予专业指导、监督管控、创造教育环境等支持。而对于政府机构,则应站在宏观角度统筹调控,积极采用出台有利政策以及投入资金等有效措施,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大力支持和实质性帮助,同时还应加大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应着重开展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学生提供条件良好的教育实践环境,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专业性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向学生传达相应的企业文化,将创造能力融合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标准中,促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创新创业能力选拔的重视度。在社会组织方面,相关教育组织应采取合理措施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渠道,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为学生提供知识层面的支持。
3 基于双赢目标驱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各组成要素协同发展
        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内部各组成要素进行变量分析可知,发现科研创新成果与高校本身的特色优势两种变量对多元协作规律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科研创新成果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大量实践证明,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效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科研创新成果的实用性应用价值,对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也具有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体系内部变量因素的作用价值。基于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科研创新的重要意义,强化更深层次的科研投入力度,与社会各界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有效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科研创新成果的产成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功的几率。另一方面,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创新意识活络以及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多元优秀人才,因此高校特色优势的有效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中,高校特色优势的形成通常需要投入丰富的资源和时间与经历,且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驱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各组成要素协同发展。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促使创新创业人才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
结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为协同理论的实施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在一定程度上为协同理论拓宽素材来源渠道,有效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稳步可持续发展。在协同理论下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作体系时,可以将学生视为主体提供创新创业协同理论资源;其次以高校为桥梁创设多元协作教学环境;最后在贯彻双赢目标的基础上驱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各组成要素协同发展,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勇,王明强,孟宁宁.  校地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途径与策略[J].教育评论. 2017(07)
[2] 李双寿,李乐飞,孙宏斌,杨斌. “三位一体、三创融合”的高校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构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02)
[3] 叶正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