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课改下,要求课堂有效性,而作业设计有效性是课堂有效性的条件之一,自然需要教育者们去探索,研究的。传统的作业显得单一,刻板,已不能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作业设计的改革势在必然。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学科特点等方面考虑,将小学数学作业从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第一,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第二,作业设计要有生活化。第三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第四,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总之,有效性的作业设计,为课堂带来精彩,为学生带去自由。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有效性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最初阶段,学生需要经历一个建立学习目标、熟悉学习手段、掌握学习知识、运用学习能力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需要以大量的联系来作为补充,才能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和手段。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将抽象非直观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课后作业的布置必须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而改变。众所周知,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是数学课堂中的关键一环,提高作业质量是实现课堂有效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的作业布置都存在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比如,作业量太大,作业内容繁难偏旧,与生活脱离, 作业缺少趣味性,实践性等等,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生的学习需要,以至于小学生对作业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布置学生的作业呢?
一.设计作业要有层次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一刀切”,不符合当前社会教育提倡的因材施教法。因材施教不仅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教学只是教学的一部分,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是教师上课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作业的布置上,也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接受的能力也不同, 我们不能“一视同仁”,需要分别对待。新课标教 学 思 想 明 确 指 出每一位学生都有 其价值,人人都可以从数学学科中获取学习能力和知识。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如果采用统一式的作业布置方式,对于许多同学而言是不公平的,如对于数学知识掌握良好的学生而言无非是机械重复化,没有挑战性;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的不足导致在做题时比较吃力,容易让学生形成厌学现象,或者是抄袭 现 象。 所以,在数学课堂设计作业时,要从学生角度去考虑作业内容以及方法的准确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过程中,还要同时分析每一位学生他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在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是什么,课堂中必须要给予学生一个可思考、可实践的学习
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使得课堂中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解题能力。
二.作业设计要生活化。
学习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生活中的知识,而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本质就是要在实践中进行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都是人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不断推算证明得出的。
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直接得到了抽象化的数学工具,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将抽象的数学工具在数学环境中具象化,然后通过题目,将数学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数学场景。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学习,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情况,使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锻炼自己的数学能力,获得自主学习的习惯,让数学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课后作业设计实际上属于自由属性较高的教学阶段,学生必须要完成作业, 而教师要提升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便可以从提升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角度入手。小学生的玩耍心理较重,因此教师应该先在课堂环境中对本班学生的基本状态信息进行采集,重点在于采集他们比较喜欢的作业完成形式。深入调查后发现, 部分学生喜欢在电脑上完成作业,他们会认为操作电脑能够提升做作业的趣味性。而也有部分学生喜欢在传统的书本上完成作业,他们认为用笔尖完成答题和验算会产生特殊的成就感。因此教师便可以预留两种形式的作业完成渠道,进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的积极性。作业设计形式可以根据内容灵活多样,摒弃传统的单一的书面作业,增加画一画,动手做一做,调查,采访等等形式。例如,在“找规律”这一课作业设计:请你用规律的图形设计一幅画,并和小伙伴说一说你的规律是什么,或者让小伙伴来猜一猜你画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用规律的知识画一幅画,并进行集体展示;在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作业:请你用一张纸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并且想一想,制作正方形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做一个正方体,在做的过程中既能感受特征,又能探索正方体的展开图,给作业带来了乐趣;“认识时间”这一课作业设计:请你把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记录下来,并且和同学互相交流下你的时间安排的合理吗?为什么?学生去记录自己生活行程的时间,让学生学会认时间的同时,还感受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四.作业设计要有实践性。
作业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拓展学生更学科认识,培养学生的实用意识,而纸上文字性的作业内容不能够激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运用兴趣,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课堂上应该针对课本内容,采取动手制作的作业课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突出数学知识的广泛性。 例如,在《几何知识》课题教学中,几何内容中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模块,那么在研究图形的位置、公式和特点时常常会利用一些模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可借助教具的方式来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如作业形式设计成手工类、美工类以及拼图类。
参考文献:
[ 1 ] . 万荣棋. 优化作业设计,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 华夏教师,2017(19):77.
[ 2 ] . 周定强. 小议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J]. 学周刊,2019(02):57-58.
[ 3 ] . 陈兴 华. 小学 数学 教学 中的生 活化 作业 设计 [J]. 学周刊,2019(04):66-67.
[4].张玉梅.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J].甘肃教育,2019(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