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多读古诗词,不仅可以加深学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更加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读古诗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古诗词可以无形间影响一个人的谈吐与气质,读得多了能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在学习中获益匪浅. 在教学中巧妙地加入古诗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运用古诗导入课文
课文导入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单一的导入会影响教学效果,我尝试用古诗导入,效果不错。如在讲《祖父的园子》这一课,我先让学生课前背诵与思念家乡有关的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学生很自然就能感受到课文当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时,是关于父母之爱的。我让学生背语文园地当中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通过背古诗,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在学课文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就更透彻了。。
课前背诵古诗,既让学生巩固了诗词的背诵,又通过背诗学生很自然的把古诗与课文内容联系在了一起,这样讲课文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们学校一直保持的课前3分钟古诗词素养展示环节。通过课前3分钟古诗词素养展示,学生的古诗词积累越来越多,对学生的古诗词掌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古诗巧妙的用应用于学习课文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好友之间的离别愁绪,有的抒发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
小学生多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塑造。除了在课前用古诗导入新课,在教学中我也巧妙地插入古诗,讲到能和古诗有联系的地方,就巧妙的运用古诗,效果不错。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这一课时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读到这里,你想到了哪首诗,学生一口就会回答:《江南》。学生背完这首诗,课文接着就动了起来,感觉诗把景写活了!
在学习课文《小桥流水人家》时,我先告诉孩子题目是出自哪首诗?我用课件出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让学生了解这句话的出处,这样既引导了学生学习古诗词,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讲到“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在作者的笔下柳树这么美,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写柳树的诗吗?谁起来背一下?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咏柳》。”并情不自禁地背了起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孩子们欢快地读诗声中,孩子们一起感受着诗歌带来的美好!
通过巧妙地运用古诗词,孩子们渐渐地爱上了古诗,他们不仅古诗背的熟,在学课文时,随时就想到古诗,并把诗和课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优秀古诗词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迈入神圣的古诗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古诗的无穷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无限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