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中朗读训练探析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   作者:吴桂涛
[导读] 朗读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朗读是阅读能力发展的基础,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的朗读训练,有效地为学生构建良好朗读能力。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掌握不规范、语文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现状,使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着如语音表达不规范、语调语速掌握不好、朗读缺乏感情色彩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分别采取了针对措施加以解决,纠正了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质量。
        关键词:朗读;普通话;语调语速;感情色彩
        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训练环节,通过朗读训练的途径,需要引导学生将文学作品,转化为语言形式。本文根据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整体方向把握,对学生在朗读训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以分析,提出了强化普通话训练、规范语调语速、创设教学情境等对应措施措施,从而能够促使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收效。以下结合具体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小学语文课程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通话发音不规范
        在小学语文课程朗读训练的过程中,培养的普通话应用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普通话基础较为薄弱,所以造成了朗读以及人际交流中,普通话发音不规范的现象,部分学生受到家长影响,还会在语音中夹杂一些方言。例如很多学生把“这”读成了“则”、把“色”读成了“设”、把“秒”读成了“鸟”等等。由于学生正处于语言能力发展阶段,对语言掌握逐渐成熟,教师应尽早地为学生提供规范性的普通话教育。因此,对于学生普通话发音不规范的问题,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加大教育力度、尽早加以纠正。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标准发音的普通话开展朗读、交流的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以及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普通话能力基础。
        (二)学生对于语调、语速掌握不好
        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过程中,除了学生普通话发音不规范的问题,学生对于语调、语速掌握不好的问题也严重地影响了朗读训练的质量。具体而言,学生在开展朗读知识,很多学生都像唱歌一样的进行课文朗读,这种“唱读”的问题,使学生的朗读训练效果大打折扣,既不能准确反映文章信息,也使学生的朗读效果更为平淡。这样的朗读问题,是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文章含义而造成的,学生的“唱读”完全是对于文字的简单语音重复,并没有将朗读与学生的思维相挂钩。
        在学生存在“唱读”问题的同时,还存在着“跳读”的问题。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跳读”表现在学生的朗读节奏生硬之上,很多学生都是几个字几个字地“蹦”出来,导致产生语法错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停顿,在什么地方应该连贯。“唱读”和“跳读”的现象,总体的表现就是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对语调、语速掌握不好。
        (三)学生朗读缺乏感情色彩
        在当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开展中,小学生还在朗读的开展环节中,普遍存在朗读缺乏感情色彩的问题。笔者认为,学生朗读缺乏感情色彩的问题,首先是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缺乏深入理解;之后,由于学生将朗读看做是一种形式,并没有通过朗读而探究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也导致了朗读缺乏感情色彩的问题发生。感情色彩是朗读训练的深层次教学需要,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朗读缺乏感情色彩的问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深入地思考,从而探索出有效地教学应对策略。


        二、针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一)强化普通话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强化普通话训练,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普通话发音不规范”的问题,并通过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过程,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普通话发音,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当前学习以及今后发展的质量。具体而言,我们在培养学生普通话能力过程中,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规范发言的指导,并且通过课下的师生互动普通话交流,为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在课内外语言环境中,营造标准的普通话氛围。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转变,不仅能够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多促进,而且还会长远地影响学生的今后发展。
        在此基础上,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汉语拼音教学指导,通过对于多音字、易错字的汉语拼音注音,引导学生准确地朗读出正确的读音。我们在引导小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还注意发现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并进行了记录和整理,继而引导学生对这些易错字进行汉语拼音的标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易错字的正确读音。
        (二)规范学生朗读语调、语速
        规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调、语速,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意义重大。具体而言,我们在规范学生朗读语调、语速的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教师示范性的朗读,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文章结构,为学生提供具有不同朗读节奏的教师示范性朗读内容。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对于教师示范朗读的模仿,进行相应的朗读训练活动,并由教师对学生朗读中的语调、语速进行观察,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朗读指导。学生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过程,能够有效地分清朗读过程中的节奏、轻重、缓急,从而逐渐提升了朗读能力。
        在示范朗读的同时,要注意字词的基础教学,学生在朗读中语调、语速控制不好很多时候是由于对字词不理解造成的,我们通过在朗读前为学生列出文中重点字词进行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提高了他们对语调、语速的掌握能力。
        (三)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朗读感情
        根据学生朗读缺乏感情色彩的问题,我们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感情的激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激发朗读的情感。
        例如在二年级《狐假虎威》一课,课程开始前先为学生播放了《狐假虎威》动画短片,学生们通过对动画片的观看熟悉了课文内容,激发起了朗读兴趣,在朗读过程中充满了感情。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我们之后又组织学生根据《狐假虎威》的课文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表演式”朗读教学,引导参与表演的学生扮演课文《狐假虎威》中的不同角色,从而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狐假虎威》的内在寓意。
        综上所述,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针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中存在的“学生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学生对于语调、语速掌握不好”、“学生朗读缺乏感情色彩”几个问题,我们通过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进行朗读中错误的纠正,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普通话,引导学生养成标准发音,并培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正确掌握语调、语速和感情运用,真正让学生的朗读充满了节奏感与感情色彩,有效促进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彩琳.让书声成为学生精神律动的音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训练案例研究[J].《汉字文化》,2018,1:63-64.
        [2]段雯晴.初读、细读、品读,各美其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研究[J].《学周刊》,2019,13:93-94.
        [3]王建.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5:12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