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摘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   作者:任东英
[导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的,需要教师在每一天的保教工作中持之以恒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因此,我们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于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之中,同时结合大班幼儿爱竞赛的这一特点,在班上设计、开展了“摘星”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养成;“摘星”活动;竞赛
        一、制定适宜目标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有预期的目标,制定目标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摘星”活动分步设定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不同目标。
        第一阶段: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养成每天按时睡觉、起床和到园的习惯。
        第二阶段: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正确洗手、擦嘴漱口、文明进餐、安静入睡的习惯。
        第三阶段: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自己整理物品、按时完成任务、做事不拖拉的习惯。
        第四阶段: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规则意识,养成认真听讲、安静阅读、团结同伴、遵守秩序等良好习惯。
        二、师幼共选内容
        为了让幼儿对养成良好习惯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清清楚楚,同时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我们让幼儿共同参与“摘星”活动的内容选择。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摘星”活动目标和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和孩子们在共同讨论后决定,设立开展评选“早到之星”、“卫生之星”、“文明之星”、“速度之星”、“整理之星”,并对每颗星的具体行为规范和评选标准进行了讨论制定。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情况又和孩子们一起调整增设了“阅读之星”和“规则之星”。
        活动内容由孩子们参与选择,可以发挥他们的自我管理优势,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活动因此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规则更容易被孩子们遵守。
        三、创设教育环境
    良好的环境创设,本身就是最直接的教育,孩子们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各种生活经验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室餐台旁的墙上,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制作了“小嘴擦干净”流程图。小书吧旁的墙上,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制作了“书吧公约”。 良好习惯的培养中,这些行为训练每天会重复多次,利用环境的创设,可以避免教师重复的提示。它们直观易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情感,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提醒的作用,并暗示幼儿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在班级公告墙上,各种颜色的五角星和记录表组成的“摘星”主题墙,每时每刻都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在这里,孩子们关注自己每一天、每一个习惯、每一颗星的情况。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从而让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佳境。

 
        四、观察记录情况
        教师只有观察了解幼儿,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有机渗透幼儿习惯的培养。我们梳理了一日活动的观察要点,并且与“摘星”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相对应,设计制作了每一颗“星”的幼儿情况记录表。如: “卫生之星”,教师重点观察餐后环节幼儿是否能按正确流程要求擦嘴和漱口。“文明之星”, 教师重点观察进餐和午睡环节幼儿是否文明进餐、安静入睡。“阅读之星” 教师重点观察阅读环节幼儿是否安静阅读、认真阅读。
        每天我们对每个孩子一日活动中的各种习惯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在各种记录表上做相应的记录。“早到之星”、“整理之星”记录表由孩子们每天入园时自己盖章记录,其余记录表由老师记录。每天放学前,教师会宣布当天记录的情况,并及时总结。因为有了每天的评价,能精确的反馈每周的表现。每周星期五下午教师会根据“一周情况汇总表”进行评奖。
        为了能得到更多的五角星,孩子们都努力认真的遵守着各项常规。“摘星”活动减少了教师的说教、督促等管理行为,引导着孩子们逐步学习自我管理。自从设计、制作了这些记录表后,我们就时刻关注班内每一位幼儿在各个活动环节的表现,并及时记录下他们的表现。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一直在关注着他,使他们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满足了孩子们的积极心理需求,激发了自我养成习惯的意识,也就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 同时,让教师对孩子每天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于活动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和改进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五、及时评价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利伯特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强调提出:强化在建立新的行为模式方面是最为有效的,而强化越及时,则效果越大,反之越小。因此,宜对孩子在培养良好习惯方面的积极表现予以及时的、阳性的强化(即肯定、赞扬、奖赏等正面强化)。
        在“摘星”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和孩子们共同商定每周星期五为“评奖日”和“兑奖日”。这一天,教师会将这一周的各种记录表所记录的情况进行汇总。然后,根据“一周情况汇总表”进行评奖。各种颜色的五角星奖励孩子这一周在相应活动环节的表现,如用黄色五角星奖励给每天按时到园的“早到之星”,紫色五角星奖励给每天按要求整理好书包里的物品“整理之星”。在一周内得到全部五颗星的孩子还会被评为“五星宝宝“,得到更让人羡慕的奖励:在下一周的区角活动中有优先选择游戏角色和游戏材料的权力!每周星期五,孩子们还可以将累积了一定数量的五角星自由兑换成各种奖品。为了鼓励幼儿努力获得各种颜色的“星”,培养幼儿更多的良好习惯,我们特意规定,要用不同颜色和数量的五角星兑换不同种类的奖品。活动中我们发现,及时评价奖励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使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养成了良好习惯。
        综上,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形成的。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坚持开展“摘星”活动后,我们欣喜的发现,获得五角星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坚持不懈的培养和教育,让孩子们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养成了越来越多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习惯决定孩子命运,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我们抓住习惯培养这个根本,就抓住了教育最有效的一条途径。我们将继续努力,通过培养良好习惯来缔造孩子的健康人格,为孩子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古海燕.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J]. 中外交流, 2018, 000(041):93.
        2.郁美川.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J]. 小学科学:教师, 2016(1期):190-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