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贯穿教育始终,对学生灵活思维、归纳、总结、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因此,创建高效数学课堂应从小学入手,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推动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教学改革必然举措。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立德树人、创建高效课堂、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小学数学思维、创新意识、数学学习兴趣。鉴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创新数学高效课堂的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数学作为小学时期学科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数字感、创新能力提高尤为关键。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即将迈入中学,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影响着今后数学学习。为此,这就需要教师创建高效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结合学生个性喜好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一、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首先需要教师具备高专业水平、高素养。人才的培养重在教师,教师专业关系着学校办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习总书记提出了几点要求: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基础、仁爱之心。新课程背景下,知识的搜集方式、传授形式有了深刻变化。只要停止学习就会落后,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不断学习从而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翻转课堂等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以兴趣培养为主,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创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应以兴趣培养为主,这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第一要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力量,是推动学生不断向前的动力[1]。当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认真完成作业。首先,立足于现实生活,生活化教学。比如:图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物体如:地板砖、三脚架、饭碗等引导学生找出不同形状从而深刻认识到这些图形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其次,鼓励学生实践操作。比如:长方形面积教学中,学生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长宽,计算出这本书所占的面积。与生活结合,生活化教学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再次,关心与鼓励。教师要主动关爱学生,与学生交流,便于掌握学习情况,逐步培养探究认知、问题意识。同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调动学习积极性。最后,寓教于乐式教学。高年级学生好动、活泼,喜欢做游戏。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的形式创建高效课堂,活跃了课堂范围,提高了教学效果。比如:火柴棒、扑克牌等设计游戏活动。
三、营造数学情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求知欲。所以,营造数学情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也是高效课堂有效方法。结合数学问题设置情景,增强学生生活认知,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比如:统计教学中,教师提出:为大家买一些水果,但只能买两种水果,买什么好呢?以举手方式决定,大家喜欢的水果多种多样,怎么办呢?接下来,小组4--6人为一组进行统计,找到喜欢第一多、第二多的水果。下面大家可以将手里的粘贴贴在喜欢的水果下面。统计后,苹果、橘子喜欢的人最多。活动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这个活动立足于学生生活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学生经历过信息搜集、信息处理后逐步感受到统计的重要性。在这样良好的情境中,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为其创造更多灵感空间。
四、设计数学问题,促进师生交流
小学生课堂思想不集中,此时很多教师就会以课堂提问的方式提醒。因此,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问题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乘法教学时,教师写板书:25*25。提问:哪名学生可以快速计算结果。此时学生鸦雀无声并纷纷产生疑问认为不可思议[2]。随后,教师提出:个位数是5的两个相同数乘法可以立即得到结果。现在同学们可以提问:35*35、15*15。当老师可以快速说出答案后,学生会感到好奇,求知欲强烈。此时给出答案:后两位总是25,前面是十位数与十位数加1的乘积。如:25*25,后两位是25,前面是2*3=6,结果为625。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并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口算能力,而且整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显著。在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就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结语:
综合分析,小学数学创建高效课堂是每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重要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做好顶层设计,创新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兴趣喜好、生活化数学、创建和谐课堂氛围,同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范生伟.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索[J].天津教育,2019(15).
[2]李庆玲.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J].中华少年,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