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出现,小学数学的教育也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成为未来家长的主要目标,而学生的在数学上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的数学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探讨,并且提出一定的培养对策,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能力;途径分析
数学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发散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所包含的具体知识,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一方面入手,很多数学问题都具有抽象化这一特点,但是如果将数学问题转变为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的实践课程,那么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更加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和结构。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利于未来学生学习数学,为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主要围绕着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进行数学动手操作课程的时候,培养学生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学习数学上自身具有一定的天赋,所以在面对数学中动手操作问题时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想象和创造,而对于逻辑思维和发散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需要进行不断地引导,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基础过程中不断锻炼自己获得有效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进入到难度较大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
比如在进行《锐角和钝角》这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发现这一课与学生的生活内容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存在着许多锐角和钝角的物件,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生活之中存在的锐角和钝角这一问题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程之后回到家中寻找身边的锐角和钝角。对于有条件学生可以将这样一些由角构成的物件带到学校进行展示,邀请班级的同学共同研究和探讨。这样共同发现生活之中存在的数学内容将会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时引导学生发散思考
在教师和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课堂的学习时,不仅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内容的展示和方向的引导,教师也需要促进和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地思考与研究。
数学作为一门广阔高深的学科,只有学生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才能够其中的奥妙,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很容易产生不耐烦和厌倦的心理,往往因为学习的内容过于枯燥,并且没有办法成功地解决问题,给自己的信心带来很大的影响,而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动手问题操作,能够让学生在手动的锻炼中重拾对数学的信心,并且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自主研究能力得到延伸和发展。
比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时,可以知道这一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但是这样直接告诉学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将会降低教学的难度,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直接的获得和感受,所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将“如何合理地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放到学生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方向进行探索和研究,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究竟应该如何解决,然后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组内成员共同进行探讨。许多学生可能会直接去测量平行四边形的边长,然后再探寻存在的规律,教师可以在这样的动手过程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方向,反复思考失败的学生教师还需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能够顺利地得到一点思维方法,这样主动性的锻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发散思考和探究数学问题,避免了总是进行填鸭式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的效率有一定的提升。
三、在教学时选取合适的教学工具
数学不能进行凭空的想象就能完成问题,所以教师需要合理运用生活之中所存在的数学工具,比如直角、三角尺、圆规、纸板图工具的应用,这样辅助工具的高效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容,而且大大简化了数学过程中那些繁琐的画图工作,节约了时间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具体方向和结构上进行大量的思考,避免了过多不必要的重复内容。
结语: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将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能力的进步,所以教师在目前的小学教学方式方法和逻辑模式上需要做出改变,不是一味地进行输出,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自身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思维的主要能力。这样的教育才能符合未来的发展状况为数学教育的进步不断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施辉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对策浅谈[J].名师在线,2019,01:39-40.
[2]巩素芳.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76+82.
[3]蔡旭.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