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   作者: 陈辰
[导读] 区别普通高校的培养目的,高职教育的毕业生除对业务能力
        摘要:区别普通高校的培养目的,高职教育的毕业生除对业务能力、道德水准有较高要求以外,对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需求同样不可忽视。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通过体育教学能让学生迅速提升身体素质和体育观念,有利于实现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要求上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符,尤其是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阻碍了学生的科学成长。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育教育;发展趋势;体育教学
        
        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我国现有高职院校数量超过一千所,共计在校学生超过九百万人,占全国所有高校在校学生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与普通高校有所不同,高职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因此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毕业生是否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成为能够直接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专长的技术性人才。鉴于区别普通高校的培养目的,高职教育的毕业生除对业务能力、道德水准有较高要求以外,对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的需求同样不可忽视。体育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通过体育教学能让学生迅速提升身体素质和体育观念,有利于实现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身体素质要求上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符,尤其是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中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阻碍了学生的科学成长。
        1.高职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1对体育教学缺乏重视
        不可否认很多高职院校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不够,对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理解不充分不深入,往往忽视了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对体育教学的资源投入、设备投入匮乏,对体育教师、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关心不到位,对体育课程的整体把握、设置过于单一和边缘化。
        1.2体育教学理念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是考察学生是否较好掌握体育技能,并以此作为教学成果的评价标准。但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和国家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下,上述评价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大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需求。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提倡以人为本,大学生个体存在明显差异,不同个体间心理特点和生理发展相差较大,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今后工作生活中对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的关注点也不同,仅以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课程设置的重点和评价体系显然忽视了不同个体差异在体育学习中体现出的不同学习成果,忽视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一定程度上会制约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1.3体育文化教育开展不足
        从体育学科的特点来分析,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一些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往往只是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对于体育文化的教育开展的不够到位。高职学生虽然是学习了体育知识,也进行了体育课程的练习,但学生可能并不知道该体育背后的起源和文化内涵,一些学生片面的认为学习体育知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1.4体育教学设施缺失
        当今社会精神、物质文明得到高度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加上体育活动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占比也一再提升,在校大学生对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水涨船高,但于此同时体育教学的设备不足、设施陈旧、经费匮乏等现象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都不同程度存在。
        2.未来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
        2.1 优化体育教育观念
        鉴于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学习能力、自身身体素质、体育锻炼需求、体育文化认同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体育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具体实施中不能千篇一律只侧重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并以此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设置中轻技能考察、重理念灌输,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接受能力、技术水平、专业情况等合理安排教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情况得到提升,尊重学生在体育技能上的不同表现,赞同认可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的积极性。
        2.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充当重要角色,通过课程设计、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工作达成体育教育的各项目的,但所有体育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永远是体育教育中的主体,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预见,今后的高职体育教育课堂上,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将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精妙设计,不光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体育技能知识,还涵盖涉及运动生理、运动赛事等学生日常关心的信息和内容。而老师更多的是扮演了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3充分重视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大而言之,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含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对于高职学生来讲,了解体育技能背后的体育文化,对于自身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自身更好的理解体育运动的内涵。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体育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坚强的品质和团队的协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同时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也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伴随着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文化的内容将会受到更多的关注。
        2.4注重培养长期体育理念
        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短暂的学校教育为学生培养一个长期、稳定、科学、健康的运动习惯,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这就需要高职体育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不应只局限于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教学特点,更应该长远考虑帮助学生通过在校教育学习在日后工作生活中积极参与属于自己的体育爱好运动,充实体育运动知识,培养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强健的体魄和科学的运动习惯是支撑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参加高强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培养长期的体育理念一定会是未来高职体育教育乃至体育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育是提升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作为基础课程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平时业务素质学习、道德品质培养、科学文化素养提升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深刻理解体育教育内涵和素质教育总体要求,不断更新体育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实际岗位上积极探索高职体育教育的新趋势新做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认识体育、了解体育、喜欢体育,培养运动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利用学校的短暂却高质量的体育学习,积极促进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到懂体育、爱体育、会体育,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松,高职体育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J],劳动保障世界,2013 年 12 期 .
        [2] 任晓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J],当代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年2期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