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   作者:吴雯
[导读]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心理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十分关键
        摘要: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良好心理的重要时期,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十分关键。因此,在小学时期必须合理规划课程,实现全方位的教育。体育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未来健康发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小学体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锻炼习惯,也打造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帮助他们有效处理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处事能力,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完成课堂任务。
关键词:小学体育;锻炼习惯;教学活动

引言
        小学体育课堂中,老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他们的体育运动,认识到健康运动的重要性。在当前,针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情况作出分析,结果发现,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没有形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学习心态,影响了小学教育项目本身存在的意义,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在当前,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体育课堂中,教会他们科学的运动方法。在这篇文章中,就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进行深入分析。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小学体育教学不受重视
        我国各个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都在于提升学生成绩,而不重视体育课堂的发展。在中高考压力越发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师都注重提升学生的成绩,课堂中填鸭式的教学,却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许多小学学校更注重文化课程的落实,不注重学生强健体魄的培养,最大幅度削减体育课程开支,占用体育课时间给文化课科目,体育器材配置也不完备,严重打击了小学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
(二)授课内容重复枯燥
        在当前,我国小学课标所包含的体育教学项目较少单一且枯燥,不能和小学阶段中的每个学生发展特点相匹配,很多体育项目从一年级到高年级一直保持一种情况,内容重复且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由于体育教师本身缺乏教学积极性,对课程的深入展开缺乏耐性,使得体育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放纵学生的行为,不能达到实际锻炼效果,学生反而利用体育课时间聊天打闹,影响其他课堂的正常运行,由于体育器械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三)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性不足
        体育教师往往是自主推荐,并没有经过学校的筛选,缺乏专业性,没有必要的体育知识储备。小学教育看似只是一项简单的课程,也没有对应课标要求,但小学教育能够为学生未来十几年的学业生涯奠定良好基础。大部分学生在这一阶段中都是初次接触系统体育课程,很多体育动作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如果能够很好的培养体育习惯,将对他们未来的处世能力有着很大影响。如果小学体育教师没有良好体育知识储备,就难为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方案,降低学习效率。

二、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培育学生锻炼习惯的原因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塑造人格、培养良好心理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形成正确锻炼意识的重要阶段。十几年前传统的体育锻炼方式,比如说跳绳、踢毽子等等,已不再是大众喜爱的锻炼方式,许多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通过适度体育锻炼来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培养良好锻炼习惯,不仅能让他们在课堂当中集中注意力,更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能够对他们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影响。
(二)有助于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良好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强大的心理素质。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促进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特别是足球这类型的大型活动,能够强化群体之间的凝聚力,有效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良好合作能力,协调团队运动,更好培养社交能力。

在老师的科学指引下,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够塑造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团队荣誉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乐观的精神
        心理学曾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结论显示,体育运动本身就可以调节人身体激素的产生,有效调节人的心情,让人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期待。在体育教师的科学指引下,小学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来感受到自身锻炼的意义所在,体验到不同的运动感觉,正确认识自己,形成健康心理和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多样化体育锻炼也能够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敢于直面失败,不轻言放弃,对学生未来人生走向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措施
(一)学校加强重视
        为了保证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内部可以提供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小学体育教师积极展开课程研究。校方要加大对体育课程的投入,不断更新体育场地和设施,合理安排体育课时间和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上课环境,敦促教师不断革新教学方案,在每一节课中都要让学生进行体育项目锻炼,避免自由式教学,为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奠定基础。学校还要帮助家长理清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理念,一些家长常常会为了提升学生成绩,去为孩子报一些兴趣班,忽视了学生心理状态。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讲座,让家长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塑造重视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的重要性,培养良好习惯。
(二)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就需要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可以先引进一些体育类型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把这些娱乐性的体育项目带入到正常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跑步、跳绳等枯燥乏味运动项目转变为拔河或是其他比赛等有娱乐性的趣味活动,能够强化学生参与度。其次,在不断更迭的时代背景下,各式各样的运动项目在生活中频频出现,对孩子的影响也极为深刻。在当前,小学生能够探索符合自己发展天赋的体育活动,老师可以按照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去选择他们适合的体育活动,学生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挑选符合他们自己的运动项目,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热情,也能够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建立强大心理素质。只有让学生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娱乐性游戏,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体育习惯。
(三)加强师资建设
        教师在学生学习生涯中是指路明灯。除了需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素养外,还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个性化体育锻炼方案,设定不同的拓展内容,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基于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堂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课下了解与体育相关的知识。根据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工作落实情况来看,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体育锻炼没有正确认识,这不利于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切实推进。对此,学校应当加强师资建设工作,在招聘教师时提高招聘门槛,不仅要注重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教学素养,还应当看他们是否有着充足的体育知识储备,然后为学生提供对应健康成长拓展训练方案,掌握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

四、结语
        教育是一项长久性工程,体育教育就是教育发展的根基,能够有效保障教学精神落实。对小学体育教育来说,需要以兴趣教学为基础,使用多样化的体育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升锻炼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蔡玲玲.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教育(文摘版):00030-00030.
[2]房狄.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当代体育科技,2019(21).
[3]赵春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000(00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