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   作者:李金宝
[导读] “提问”能力是指学生在自主、互助、开放的学习情景中
        摘要:“提问”能力是指学生在自主、互助、开放的学习情景中,针对学习的主题进行有效地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理解,通过“提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受学生欢迎而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敢问、善问、乐问”能力进行探讨,从而实现优质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敢问、善问、乐问;教学策略
        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性以及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对应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得学生敢问、善问、乐问,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敢问”能力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只有少数的学生积极主动发言,而一些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及时大胆提问或主动发表意见。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明确组员职责和分工,尽可能让各个成员都能够获得均衡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小组的学习有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1] ,只有每一个学生达到内心愿景之后,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和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敢于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提问和表达观点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较低,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些学生会不敢表达出自己的想法[2],但在小组合作学习,大部分学习过程在组内进行,组员之间具有更强的亲和度和默契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表达交流。
        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互相比较彼此的性状,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又例如在进行种子发芽探究活动时,学生会互相交流生活经验,提出关于种子发芽所需的内在和外界条件的各种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仔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们设置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参与学习和交流,勇敢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的期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通过提问学生从而逐渐改善一些学生不敢问的现象。
二、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善问”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会根据自身的心智模式对于新知识作出判断,最后作出决定,然而心智模式中包含着学生对于日常知识简单地理解,经过强化之后,可能会变成根深蒂固的概念,如何引导学生善问成为了教师的责任。

作为小组成员应当加强合作,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反思等方式来证实心中的假设,通过了解原始资料是什么,从而辩证的提出论证事实的证据,通过提出自身的疑问,并且接受小组成员的公开检验,从而转变对于他人提出疑问的看法,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合作学习[3]。生物教学的内容大都具有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理解能力,不然的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很困难,难以提高生物的学习成绩。
        在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敢问,还要根据组员性格特点和认识水平做到善问,面对不同的组员可以提出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有助于组员的学习和交流,也有助于推动学习往更深层次发展。对于见多识广的组员可以提出开放拓展性的问题,如转基本生物的研究现状;对于书本知识比较扎实的组员可以提出应试的问题,如基因是怎样重组;对基础相对较差的组员可以问一些简单的知识,如基因是什么。这样因材而问,不仅可以充分激发组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也让每个组员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同时也有助于问有所答。这些效果的实现都有赖于每个组员的善问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乐问”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小组成员合作能力较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谈,从而活跃学习氛围,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勇于表达自身的想法,并且聆听不同成员的想法。通过互相尊重,从而创设出一种探究方式,由于思维是一个整体现象,因此小组成员应当运用讨论的方式,对不同看法进行辨别,并且提出疑问以及分析。在此过程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身的想法,经过讨论之后,即使最终结果与自身看法并不统一,成员也能够勇于接受,以新的方式来认识生物这一门学科,最终在小组内部达成行动以及认识方面的共识[4]。从敢问到善问,必然可以达到乐问的局面。乐问不仅组员之间相互信任融合默契的结果,也是对知识保持旺盛的求知力的表现,组员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步,每个组员思维都在高速运转,此情此景,优质教学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学生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成为敢问、善问、乐问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每一个成员的责任,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于小组合作学习之中,通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使得学生更加系统的考虑生物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最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实现优质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蕾.“协同——发现型”合作学习方法的探索:以《农业经济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0(19):98-101.
[2]宋旭红,常春艳,刘浩天等.本科生小组专题合作学习的设计、实施及反思[J].山东高等教育,2019,7(04):39-47+2.
[3]冯国威.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写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英语教师,2018,18(01):83-93.
[4]牟尚婕,盛群力.合作学习中的评价与评分——基于卡干合作学习结构法的视角[J].课程教学研究,2015(10):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