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   作者:蔡嘉丽
[导读]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切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充满了“变化”
        【摘  要】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切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充满了“变化”,在不确定性的“变化”之中,我校针对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亲子关系矛盾等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班主任教师的集体备课,实施对学生的课程参与、问题反馈等搜集进行分析和探究,初步形成我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校本课程。
【关键词】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教学模式
一、活动背景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民抗疫的我们经历了一段艰苦的抗疫之战,昔日车水马龙的繁华街景如今门庭冷落,商户大门紧闭,本可走街串巷热闹非凡的春节聚会却因疫情而限制居家隔离无法外出,全国各地都笼罩在病毒的阴霾之中……但这次疫情中也不只有负面的消息,仔细发现,仍能找到许多事情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育者可以挖掘每件事情背后的潜藏信息的,变“危机”为“契机”。将信息加以分析变成素材,加以思考变成话题,加以整合变成课程。因此,我校初步拟定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主题班会课程设计,结合疫情期间发生的人、事、物,以班会课为主要阵地,藉由课程设计及教育教学活动协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学习尊重自己、尊重生命、加强人际关系,进而能创造生命的价值。
二、我校“三生教育”理念
        为实现培养“有自信、会学习、能创新”的社会公民这一目标,龙华第三实验学校构建了“三生教育”理念,即“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环环相扣,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要素。
        “生命教育”指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帮助学生学会积极生存,掌握基本生存及生活技能。
         “生活教育”是指充分挖掘学生日常生活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将学校课程及教育贯穿到学校、家庭、社会活动中。帮助学生们将所学带到生活中,学会交际、发现生活的美好之处,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建构美好生活。
        “生涯教育”就是运用系统方法,指导学生增强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主动适应变化和开展生涯规划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三、将“三生教育”理念与“生命教育”相结合
        我校构建的“三生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涯教育”对学生的德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作用,通过与“三生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常规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生命、探索生涯。如我校的《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系列活动,就是融合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国际理解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知识信息,意在培养学生学会与自己、学会与他人、学会与社会、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四、生命教育课程介绍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生命成长规律,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特整合各专题教育,吸纳相关教育资源,组成我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以课程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青少年进行生命关怀教育,以开启生命智慧,提升人生境界,实现生命意义。
        《生命教育》课程是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民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生命价值教育、死亡教育等多个专题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为四个领域:生命与自我关系的教育、生命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生命与社会关系的教育、生命与自然关系的教育。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在课程中拓展生活技能、发展生命质量,探索生涯规划,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五、课程实施计划
(一)阶段一:(3.1-3.10)成立班会课备课组
1.开展一次线上备课教研活动,传达上级关于生命教育的要求与指示,商讨、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教育计划,交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筹备正式开学后的“第一节班会课”,结合疫情资讯、学校和班级发展的具体要求,制定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并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的主题班会课。
3.规划复课后第二周开始至学期结束的班会课计划,内容需贴合“生命教育”的目标,形成初步课程框架,课程目标,对后续班主任开展班会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4.落实安排每周课程负责人,以年级为单位,形成年级班会课集体备课团队,整合班会课资源库。
(二)各阶段具体安排
 
六、线上线下教学课程实施计划表
        
        
        
        
        七、教学效果的反馈与改进
        (一)线上教学实施成效
        5月11日是我校四至八年级的复课时间,在此之前,学生们线上教学参与率达到85%,师生线上互动效果热烈,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良好。特别是结合时事政治话题下所涉及的活动内容、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高,表达强烈。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无法实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无法及时作出反馈与调整;因网络等问题,个别学生无法有效参与课堂,造成课堂的普及性低等情况。
        (二)线下教学实施成效
        学生返校复课后,如何做好学生的线上线下衔接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契合时政主题的学生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充分发挥生命的意义等都需要老师对学生具备充分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课程教学。
        在课前,老师们做好了课程设计及线上教学预案,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及学情需求,积极调整、完善课程方案,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在课中,老师用富有时政特色的话题激发学生的话题参与性,通过活动设计鼓励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通过课堂奖励等手段引导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课后,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自主实践作业引导学生充实自我生活,促进自我反思,通过实践去感受生活的意义,体验生活的趣味,创造生命的价值,以此帮助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时代在进步,环境在变化,这次的疫情恰巧提供了教育契机,生活中处处是话题,任何的信息点都能成为教育契机。此次疫情,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客观、理性地去看待事情的同时,去发现、感受困境中的温暖。并可以此为激发点,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提升个人素养,将来也能为社会做贡献!
        课程的尝试创新总是充满了挑战,每一次的授课的反思与调整都是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也给了每位老师一个启发:生活中处处是话题,如果可以挖掘每件事情背后的潜藏信息的,变“危机”为“契机”。将信息加以分析变成素材,加以思考变成话题,加以整合变成课程,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即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建军,武秀霞.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J].中国德育,2008(08):27-32.
        [2]姚观峰.主题班会活动中励志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142-144.
        [3]郑田慧.浅谈小学“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序列化探究[J].名师在线,2020(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