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化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理念开始转变为重视素质教育。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城乡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因此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一定差距。所以想要全面提升新时代下学前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就要重点关注农村区域的学前教育。在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也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方法,以满足现代化学前儿童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新时期;学前教育;创新发展;素质提升
前言:
学前教育是小学生开始接受统一教学的学习生涯的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而且也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开始。因为学龄前儿童是一生当中成长最迅速,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只有保证在学龄前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才能为小学生以后探索世界和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龄前儿童最关键的成长时期。然而当前的学前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有一定问题,需要亟待解决,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时期学前教育教学发展现状
(一)城乡资源不均衡
新时期学前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是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的教学条件普遍低于二三线城市,这种情况的发生会直接导致农村幼儿教学水平难以提高。长此以往导致城乡学前教育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二)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认知
学前教育教学存在的另一问题是部分家长和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相关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认识只停留在觉得学前教育就是给孩子找个玩伴唱歌跳舞做游戏,不指望真正学到什么知识,能够分担自己带孩子的压力就可以,部分家长认为学前教育甚至是可有可无的。然而事实却是,学前教育是培养学龄前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与人打交道能力的重要阶段。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大多家长和教师比较重视学前教育的理论教育,却忽视了学龄前儿童德智体美的素质提升。
(三)学前教育方式陈旧
由于学龄前儿童正处于人生中最好奇最好动的阶段,而且模仿能力比较强。如果在学龄前教育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泯灭学龄前儿童爱动的天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所以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方式过于老旧的问题需要及时得到解决。
二、提升学前教育教学水平的相关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动态
学前教育是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初始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在进行学前教育之前,幼儿教师需要和小学生打成一片,用孩子的思维去和学生家儿童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其次,在进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满足孩子对周边事物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以及模仿能力,通过共情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充分认识身边的一切,这对于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二)重视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龄前儿童的年纪普遍较小,对于身边刚刚接触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就像一张白纸,幼儿教师画上一笔什么就是什么,所以需要重视学前教育的方式,幼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点采用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学龄前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孩子敢于发言,乐于发言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做好鼓励教学,恰如其分的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学习自信心和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要通过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龄前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文化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多人游戏,让孩子意识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以健全学龄前儿童的人格。
(三)引导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新时期在进行学前教育的教学中,首先幼儿教师应当与时俱进的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形成自己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杜绝满堂灌,要注重和学龄前儿童进行充分互动,了解到儿童的心理动态以及兴趣所在,进行充分挖掘和培养,让儿童形成自发性学习,对于孩子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要进行充分展开和拓展,带领学龄前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同时在课前教学中,幼儿教师应当辅助儿童养成课前阅读课后总结的好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做好古利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不仅需要教师的专业教育同时也需要学龄前儿童家庭的配合。教师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动态,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配合解决。高效合理的引导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学前教育面临很多的问题以及挑战需要幼儿教师和家长通力配合,首先幼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好引领者的身份,通过小朋友的角度和学龄前儿童进行充分互动交流,了解到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动态,继而进行指导,同时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教师要做好,鼓励教学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找到学习乐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龄前儿童营造愉悦高效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欢. 新中国幼儿园艺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与反思(1949-2012)[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张娜.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