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分析了目前其培养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以及由此导致的相关问题,并提出构建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各级组织形成联动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育课程,重构评价体系给与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 人才 培养 困境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后期高层次教育的基础。专业的人才是打实这个基础的关键所在,也是幼儿初次参与社会群体生活的依赖者、帮助者和引导者。专业人才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廉洁自律的好坏,专业能力的强弱,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而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其本人的主观认识和努力,需要高校的教育和培养,需要幼儿园的培养和管理,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和监督,共同为幼儿的教育和健康快乐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一、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和幼师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的专业人广义上包括:幼儿园教师、保育员、早教机构的教师以及幼教产品开发人员等。狭义的仅指幼儿园教师,本文基于狭义的理解,对专业人才的困境进行分析。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他们的培养需要覆盖素质、知识、能力三个方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是政府、高校、幼儿园以及企业等诸多社会主体需共同努力的工作,其方向是要培养爱事业、爱教育、爱儿童,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高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具有理解和教育幼儿的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从业人员。
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囿于一定的困境未能如愿实现目标,从社会结构功能学的角度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一)政府的功能发挥未充分。政府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作用,主要在于政策保障和教育经费的保障。但是目前,一方面政策上存在滞后和不契合实际,相关配套的制度修订和完善不及时,不能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系统的功能协调运转。以支持园企合作培养人才举例。政府在幼儿园与企业合作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始终缺失或滞后,导致双发在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培养上失去了整体的方向和规范的制约,从而造成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另一方面,政府应制定本地区高等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并狠抓执行,但事实上经费的保障并没有完全落实。
(二)高校培育的质量不达标。高校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目标定位、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践教育,人才评评估等方面的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进出关口质量把握不严,存在招生时降低了专业招生门槛,毕业时降低了专业毕业要求的现象。二是资源优势不平衡。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只能招收“专科生”,依此态势发展,本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空间将会不断缩小,导致最终停滞在专科的办学水平,由此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水平下降,无法吸引优质生源和优质师资。三是课程体系不规范。专业课程结构松散,理论是与实践脱钩,课程设置和实施上缺乏个性与共性的融合。这些问题最终都导致了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质量未能达到社会的要求。
(三)幼儿园的后续培养和管理不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主要是在高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但在幼儿园通过实习实践、任职、评价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园必然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不可游离的主体。但是目前存在有幼儿园将培养人才的工作从自身价值链剔除的现象。在幼师的招聘和管理上,学习、实践、考评的培养体系建立不充分,未将实践培养贯彻到幼师成长的始终。
因为上述的问题,目前在专业人才队伍中暴露出因培养不到位而导致的问题主要有:缺乏职业精神和职业认同感,缺乏良好的师德和个人素质,缺乏专业的执教能力,缺乏终身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能力。这些问题除了专业人才自身需要努力破解之外,更依赖于突破培养困境得以解决。
二、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
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到来,也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开辟了新的思路,为传统的各大主体之间的培养方式提供了新的载体。因此,丰富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就要建立一套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主要教学实体,以幼儿园为研学基地和实际用人单位,融入信息化,各级组织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政府主导是依托,意在政策层面的支持。高校是主要的教育实体,通过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搭建优质的课程体系、建构理实合理的师资队伍,执行具体的教育行为。幼儿园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人才打造丰富的一线资源,并且作为实际用人单位形成专业的培训、评估、管理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反馈。信息化为支撑则是指,基于时代的发展,政府、高校和幼儿园在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嵌入信息化思维和运用,构建互联互通互享的模式。
三、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
建立上文中新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重构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育课程,重构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着力。
(一)根据时代特点,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才培养的目标和“终端”已息息相关,不再是相对独立的存在。政府既要结合传统的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求的思路,又有吸收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在精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上重新定位,充分发挥靶向作用。一要从工作岗位出发,以素质和能力提高为导向,制定各梯队人才培养的目标。二要进行目标转化,即在总目标的要求下,制定各专业的教学目标,实现各岗位与专业的有效对接。三是梳理细化,要梳理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衔接,将人才培养的目标最终通过学习和实操结构。
(二)根据社会需求,重构教育课程。坚持全面发展原则,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出发点,立足就业,优化现有专业课程,理论和实践并重。首先,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上,要围绕“职业”和“专业”两个核心体现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理论思想的深度和难度上,要以选择上以岗位需求为准则,把握好“针对性”。对于实践课程,要更加注重培养教育和创新能力,以此为目的,调整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以班级为主要载体的教育模式,改为“项目+团队”的教学,通过项目引领,开展团队实操、模拟实习、多元培训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实践教育质量。
(三)基于信息化,重构人才评价体系。幼儿园针对实习人才或正式教师,可从幼儿园幼师、家长和社会群众三个角度入手,建设一个可查、可学、可用的综合信息化平台,集成人才成长数据,为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一是幼师考核平台。将幼师专业表现能力、师德师范作风等,形成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绘制周期性师德“成绩单”,为幼师成长提供直观数据,为整改提供指标和方向。二是幼师体检平台。建立幼师的“健康档案”,跟踪整改指标,由幼儿园实施动态监督。三是问题曝光平台。针对家长和社会设立曝光台,对幼师执教行为过程中短板或者不端之初进行投诉曝光,形成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作为他们在人生初级阶段的引路人和指导人责任重大。随着二胎时代的到来,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呼声也空前高涨。形成政府、高校,幼儿园各级组织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保障“幼有所育”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民生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阳光、安全、公平的生活、教育环境,最终为社会营造一个值得信赖、能够托付的幼教行业。
参考文献:
[1]周兴平,程含蓉,陈川.幼教师资培养及供给关系的要素配置及优化研究——以浙江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2020, (1):78-89.
[2]程伟.近三年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综述[J]. 黑龙江科学.2019,10(1):56-57.
[3]宋占美,高瑾,杨文.试论学前教育专业“学研园用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 (10):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