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新课标对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而“双师同堂”作为一种师生互动性极强的新型教学模式,将有助于将不同教学优势的教师“集优”,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目前,“双师同堂”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的应用研究较少,经研讨 “互补式”,“对话式”,“平行式”这三种“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更适用于高中生物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
【关键字】 双师同堂 高中生物课堂 核心素养 教学模式
1.提出背景
根据新《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四个方面。其中,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带领学生科学地探究生物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在课堂实践层面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难点。
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只强调“师生”互动,而在师生互动环节,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较大差距(我校生源质量较差),导致在科学探究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是围绕教师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的,在教师的知识权威下学生不会思考,不敢质疑,科学探究过程形同虚设,教学互动难以实现,课堂气氛也死气沉沉。
“双师同堂”作为近来兴起的协同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其教学信息量大,课堂气氛更为活跃,互动更为频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1]。目前其在高校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广泛,但在高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却极少。
2.高中生物课堂“双师同堂”几种教学模式的初探
2.1.“互补式”双师同堂(应用范围:生物科学史教学)
互补式同堂教学指的是课堂上两位老师交替对同一学生群体进行内容相关互补的教学的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两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相互配合,教授个人专长的部分。
比如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等有关科学史的教学中,很多理科教师善于“分析问题”,其逻辑思维能力强,但对科学家的科学史部分的介绍不出彩,课堂容易陷入枯燥无味的状态。这时,有些善于“讲故事”的教师,其语言表达能力强,风趣幽默,通过专门化的科学史备课准备,把科学史讲得妙趣横生。这样两位教师通过相互配合,教授个人专长的部分,既让课堂语言生动有趣,又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其体现的生物学观点,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
2.2. “对话式”双师同堂(应用范围:科学探究的相关内容)
两名教师或以对话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 讨论或对话式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多面性的认识,有助于启发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与探究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辩证性思维。
另一方面,讨论或对话的轻松氛围能有效地降低部分学生上课的焦虑情绪、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比起差距较大,不平等的师生互动,教师之间的对话更有利于启发其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图1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
例: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教师提出为什么F1只表现高茎(图1)?教师甲和乙通过相互对话讨论从而学生一共提出三种假设:1.子代的豌豆的茎高完全由母方决定2.矮茎亲本的性状在子代永远消失了;3.矮茎亲本的性状暂时隐藏起来了。常规课堂,一位教师提出的假设,鉴于教师的权威性,学生默认假设的正确性,其科学探索过程失去意义,然而双师课堂中,两位教师一同提出多种假设,基于教师的平等性,学生不知道哪个假设是正确的,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多方位的探究与思考。
由于学生不知道哪个假设是正确的,教师提出观点: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任何猜想都需要实验的验证。两位教师分别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假说是否正确,通过讨论,教师甲可以设计反交实验,验证假设1(如图2),教师乙设计F1自交实验(如图3),验证假设2,在不断地设计实验排除错误假设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图3 F1豌豆的自交实验
2.3.“平行式”双师同堂(应用范围:生物分组实验等)
课堂上两位老师分别对同一学生群体中的两组学生进行内容平行的教学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可能被分为两组,两位教师面向各自小组指导平行内容,参与、引导,或巡视、帮助学生操作,往往最后还伴有评价、比较小组学习成果。
例如,实验课程对师生比有较高的要求,实验课上老师要负责内容讲解、演示操作、发出指令,并巡视帮助学生操作。这样的安排往往让任课老师应接不暇。将双师同堂引进实验课,由两名教师共同配合,分担课堂工作,就有可能使两名教师有精力顾及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其优势在于,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在实验操练过程中也能获得来自于教师的更为个人化的反馈。
3.问题与反思
3.1 应用范围
由于耗时长,师资问题,搭配磨合等困难[3],“双师同堂”教学不可能普及到生物课堂的每节课。因此双师同堂在实际运用中采用的是生物教材中教学内容复杂的部分,比如科学史教学,涉及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多个生物分组实验等。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师搭配模式,经多位教师研讨,目前总结出三种可能的“双师同堂”教学模式,每种模式只适用于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内容。
3. 2 教师搭配
双师同堂需要两位教师高度默契的合作,没有长期持续的交流沟通,这种默契就不可能形成。不论是在教学准备阶段、或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评价阶段,合作教师都应保持持续的沟通。因此,“双师”的合理选择是该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陈晓丹.高校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菏泽学院学报,2013,(36):130-132.
[2]向征.经管类专业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2011,(11):72-74.
[3]田鹏.双师同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4).
(本论文系安徽省马鞍山市2018年度市级科学教育规划类课题,课题编号MJG18059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