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落实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及教育价值。教师应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优势,注重指导策略,把握角色定位,提供活动材料,培养幼儿活动能力及社会性情感发展,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 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也称活动区活动,它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和工作性质的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选择区域,自主发起、自由选择活动,通过与材料、伙伴、教师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各方面的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但我们发现,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许多教师都不重视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只是一个旁观者,而且观察不够,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
二、有些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材料的提供者、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只是教幼儿做这个、弄那个,教师指导的随意性大。
三、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置身其中,和孩子一起参与、共同活动的少,走走看看、巡视的多,对幼儿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其实,从创设区域到全面开放区域活动,从幼儿无目的地玩到自由选择、自主活动、自由交往都需要教师的直接或间接的指导。本文试着从区域活动中环境材料的提供、教师的角色定位、与幼儿的合作与引导等方面谈谈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策略一:根据幼儿需要,提供环境材料
有目的的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全投放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使他们产生新鲜感。
首先,教师应从区域活动的需要出发,为各区域配置必要的成品材料,使幼儿有进行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对班级幼儿进行分析评估,并做好观察记录,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尽可能地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条件和发展空间,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
其次,还应充分发挥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这样可以让幼儿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收集材料。再次,在活动中鼓励幼儿以物代物地进行游戏。拓展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使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游戏过程中得到丰富、扩展和提高。教师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要考虑材料的实用性、安全性和开发性。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发展的基础,我们应根据近期发展的目标,为幼儿设计和布置各类活动区,材料的投放要充分考虑是否发挥教学与游戏的功能,既考虑到幼儿活动的兴趣性,又注意层次性、教育性、灵活性、多功能性,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有所发展。
策略二:树立正确理念,把握教师角色
生性好动、喜欢探索是每个幼儿的天性。但因为幼儿探索的目的性不强,幼儿的思维灵活性还没有发展起来,幼儿探索学习的坚持性不够,幼儿遇到困难容易丧失信心而不再努力。因此,在幼儿探索学习活动中,如果缺乏教师的指导,幼儿就会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区域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相信幼儿的探索学习能力,要依据幼儿的能力、需要及兴趣来设计区域活动,把它布置成开放式、适宜幼儿活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幼儿自己选择活动,依自己的个体能力去认识事物。教师有了这些认识后,就会正确引导幼儿,幼儿也会因此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产生内在的探究需求与动机,更喜欢学习。
其次,老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把握自己的角色。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观察引导者、合作者,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不随意干扰、随意评价、随意指手画脚。比如,幼儿是否碰到困难?为什么那个区域总是很乱,是不是不方便整理?作为引导者,当发现幼儿在独立活动中产生困难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但并不是代劳。再者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也将自己作为学习者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给幼儿更大空间,在自由的活动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果教师发现了孩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需要介入活动时,须找好最佳的时机。
策略三:注重个体差异,多种方式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师应注重观察,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只有充分观察、了解幼儿,教师指导才能有更好的针对性,也才有可能真正适应、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活动中的幼儿常常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其中有些他们自己能独立应对解决的,而有些却是需要借助外力的支持与帮助。在指导方法上,独立探究式是教师主要采用的方法,注重幼儿以发现和探索的方式学习;指导步骤上,教师通常采用的是自主发现式,活动开始时常常要创设一个实际问题情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猜想和探索去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同时,要重视幼儿的操作过程和个别差异,不一味地满足于操作结果,可通过难度的逐层递进,鼓励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学习。
有时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之间存在着差异,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活动失去兴趣。对于这种孩子,老师一方面对他进行个别指导,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教师只有把握好教师帮助的时机、程度、方法,为他们提供探索、表达的机会和支持,才能促进幼儿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有意义建构。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教师首先应着眼于幼儿的独立,给予充分的信任,只有当幼儿确实应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这种适度的支持对获得活动的预期效果是十分必要的。经验表明,在幼儿需要时而没有获得,会使幼儿探索愿望减少或者放弃探索。反过来,无原则过多支持,也只会助长其被动依赖心理,压抑其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关注了解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了解其间幼儿面临的各种认知困难和问题,善于区分出其中哪些可以由幼儿自己独立解决,哪些需要得到教师的介入帮助,从而及时抓住把握介入的有利时机。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水平的基础上,把握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及均等的活动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环境和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获得经验。活动过程中,需要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教育智慧,运用多种指导策略,促进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多元表达与表现,主动而快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