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耳蜗作为解决重度耳聋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实现了广泛应用。要想使听力障碍儿童恢复正常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语言能力,需要进行各种系统有效的康复训练,进而提出一系列实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本文就人工耳蜗手术后患者的语言能力恢复训练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人工耳蜗的原理,对患者语言康复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提出患者进行语言能力康复训练必须遵循的方法和原则,以期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患者语言能力的恢复提供科学的训练方式方法。
关键词:人工耳蜗,听力障碍,儿童,语言能力,康复训练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不少疾病如癌症、瘫痪、先天性疾病等在治疗方法上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其中一方面,即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可通过采用人工耳蜗手术的方法来有效恢复听力,这对于不少家庭来说可谓是极大的救赎。目前,全世界已经把人工耳蜗作为治疗重度耳聋甚至全聋的常规方法。但是,要想使听力障碍儿童恢复正常的社会交际能力并对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仅仅使听力提高是不够的,还需要采取措施来恢复之前没有得到开发的语言能力。这就需要掌握人工耳蜗术后的语言能力康复方法,所以,术后康复训练极为重要。
一、人工耳蜗及其原理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材料学等科学的发展,人工耳蜗已经从最开始的单纯的实验研究进入到临床应用阶段。人工耳蜗又叫做电子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植入到人类的耳朵内部。能有效治疗耳聋,解决具有听力障碍人士的困难,帮助双耳重—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儿童或者成人获得听力。
现在人工耳蜗在我国的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它的原理就是把外界的声音直接转化为电信号,刺激残存的毛细胞或听神经,让大脑产生听觉,能有效帮助重度失聪的人产生一定的声音知觉。与助听器不同,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不是放大声音,而是对位于耳蜗内、功能尚完好的听神经施加脉冲电刺激。这一装置主要由体内机和体外机构成,体内机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植入,体外机需要佩戴在耳朵外部。体内部分能够替代之前已经损坏了的毛细胞,以电流的方式来刺激听觉神经,促进听觉中枢再次获得外界的声音信号。体外部分是由麦克风、语音处理器及信号发射器组成。人工耳蜗主要适用于重度耳聋患者并且佩戴助听器没有效果或效果不佳的患者。
二、语言能力康复训练的意义
人工耳蜗为耳聋患者提供了听觉,但是这毕竟不是真正的人耳,耳蜗植入到病人的耳朵内部后,病人通过它获得的听觉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很难完全模拟人类正常的耳蜗功能。具有听力障碍的儿童一般可分为两种,语前聋的儿童和语后聋的儿童。语后聋的儿童尚且好说,在耳聋之前语言能力已经得到开发,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只需采取措施唤醒语言能力即可;但对于语前聋的儿童,其听力年龄和语言能力都是0岁,在佩戴人工耳蜗之前并不具有语言能力,需要从察觉声音开始。所以,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尤其是对于之前并未有效开发语言能力的儿童来说,进行术后语言能力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在人工耳蜗手术完成后,一方面需要让患者对人工耳蜗提供的声音有一个熟悉和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则需要实行科学的训练措施来帮助儿童进行恢复语言能力,首先创造合适的环境,使儿童能够确认周边的声音,理解不同的言语,发展说话能力,从而建立听觉语言系统。
三、语言能力康复训练的原则和方法
1.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每个儿童都需要听觉和语言的同步发展。在进行人工耳蜗手术后,不仅要注重听力恢复,也要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术后初期,儿童开始接触崭新的有声环境,对周围的声音都充满了新鲜感,这时候需要让儿童接触比较简单的听力内容,同时学习简单的语言;到了中期,可增加声音的复杂度,语言训练时也要使形式更加多样。我们都知道,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关键期,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原则。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根据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由于每个儿童的听力丧失年龄和手术年龄不同,个人能力、进步快慢都有差异,所以要对不同的儿童采取不同方法,根据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针对性目标。另外,在语言训练中要遵循儿童的接受能力规律,训练内容由浅至深,课题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3.目标性和长期性原则。
语言能力训练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坚持、毅力和耐心,这对于家长和儿童来说都是一份比较艰难的任务。同时要设立合理的期望值,确立正确的阶段目标,不可不切实际,也不能追求速度。如果在训练时不确定目标,就无法促进孩子的全面性发展和阶段性进步,但是目标制定得过低或过高也会阻碍训练内容的实施。在训练初期应该放慢速度,注重儿童对声音和语言环境的适应,无需要求儿童立马学会辨别和开口说话,而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勤于鼓励,积少成多,后期可加强训练,慢慢便可看到效果,切勿操之过急。
4.游戏性和趣味性原则。
在语言训练时要让儿童接触丰富多彩的声音,适应各种语言环境。可以通过创设各种与训练主题相关的情景,实行情景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聋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使他们受到语言刺激。同时还可以把训练内容融入到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开启听力和语言系统。也可采取音乐教学,让儿童聆听短小动听的儿歌,引导他们感受每首音乐的不同节奏和美妙的韵律,提高听觉的敏感度,加强语言的清晰度。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进行训练,如在吃饭、盥洗时,使儿童接触不同的器具,聆听不同的声音。
5.专业性和重复性原则
人工耳蜗术后的语言能力康复训练需要家庭教育和机构教育相结合,少了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可以。机构教育起框架作用,在制定语言能力康复训练计划之前,父母需要先向特定康复机构进行咨询,了解人工耳蜗术后的注意事项,通过向康复机构提供儿童的实际情况,获得专业性建议和训练内容。家庭教育起支撑作用,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都离不开家人的协助,这包括父母为聋儿营造训练环境、帮助聋儿完成训练内容以及定期检测训练成果等。同时家庭要与康复机构保持联系,及时交流训练情况。训练内容在整个过程中要重复进行,使儿童对各种声音熟练地辨别,对各种语言完善地表达。
结语
对于父母来说,看到听力障碍儿童能够恢复听力和语言能力是最幸福的事。但在这一过程中,仅有热情和毅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在进行语言能力康复训练时,要将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相结合,对幼儿实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通过趣味性的语言活动,对幼儿实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掌握人工耳蜗术后的语言能力康复方法对于儿童听力和语言能力的恢复来说极为重要。为此,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机构教育,用最合适的方法训练儿童,帮助儿童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魏薇,文骏雄,胡月,董耀东,刘东亮,马忠良,刘晶,关丽华,马秀岚.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后三年内语言能力发展规律[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9,27(05):528-532.
[2]卢星.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夏晨,邱建新,余得志.青少年及成人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语言能力康复效果评估[J].安徽医药,2016,20(12):2277-2280.
[4]欧雪雁,唐木得,林青萍.1例耳蜗畸形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康复效果跟踪[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16,14(05):39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