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问题,从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设定、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规划、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 实施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一时间,研学旅行课程在全国中小学遍地开花。家长们也非常认可“最好的课堂在路上”,纷纷给予资金、物料方面的支持。但研学旅行课程仅仅停留在旅行社或研学公司组织、学生集体出游一趟吗?能否合理利用资源让“课程”名副其实、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呢?笔者利用学校早些年开设“去远方”课程的经验,对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做了一些思考。
一、关于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设定
在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旅行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很多家庭都有在寒暑假带孩子出游的安排。但在这样的家庭游中,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角色就只是一个“体验者”——放松心情和开阔眼界。整个旅行安排往往不是家长做攻略、就是全权委托旅行社。而面对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课程,从家长角度出发,觉得在放松心情和开阔眼界的基础上还能体验集体生活,只要经济允许基本都会支持。可对于我们课程实施者来说,研学旅行课程既然冠以了“课程”两字,它的实施目标就不能如此单一。在我们思考中,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目标是否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呢?
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能了解制定旅行计划所需各项准备工作内容,学习和掌握相关技能。如了解不同类型交通工具并能根据路程做出选择;清楚食宿场所的查询、筛选、预订方法;学习合理的打包方法,制定物品分工携带方案;学会合理规划、分配使用旅行资金,完成旅行资金预算方案;能预估安全隐患、制定安全预案;了解旅途中的各类“文明出行”规则,制定“文明礼仪公约”等。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能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查找和搜集信息,合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其他资源(如有出游或组织旅行经验的老师、亲友)完成旅行方案的设计。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增强对旅行的兴趣,体悟旅行对成长的意义。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和文化差异,建立规则意识,初步形成“尊重自然“、“尊重他人”的文明出行意识。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责任感。
二、关于研学旅行课程的内容规划
研学旅行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课程,要想“在路上”,资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还有研学公司与旅行社也是已经存在的成熟课程协助体。如何合理利用、协调这些现有因素,在课程规划方面,我们觉得有这样两点是值得思考的。
1、课程内容的普适性。对于研学旅行课程,肯定会有孩子因为目前的家庭经济原因无法最终出行,但我们希望这样的孩子依然能在课程学习中对旅行计划的制定等一系列问题有所了解,并进行模拟实践,为未来的有计划出行埋下可能。
2、课程资源的选择。不排斥和回避研学公司与旅行社,因为首先在学生安全第一位的学校教育中,让学校独立来承担研学旅行课程出行阶段的风险,很有可能让一些学校退缩,课程实施走向形式化。让有经验的专业公司阶段性的介入,共抗风险是有必要的。其次,研学公司与旅行社在路线的协调安排,食宿资源,对当地的熟悉程度,安全保障等等方面是要远超于我们普通教师的。我们的孩子不是驴友,更不主张穷游,所以没必要在这些方面用不舒适性,不确定性来踏上一条探拓之旅。我们要想让孩子领略最美的风景,部分借助他人的经验,也是回归知识传授的本源。而让孩子见识专业化,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成长。
因此我们的课程实施安排分成三阶段:
第一阶段:旅行准备——旅行计划的制定
校内常态课,一周一节。
以“设计一份以小组为单位(6-8人)出行的七天旅行计划方案”的项目为目标,引导孩子展开“旅行的意义“、”旅行目的地“、”旅行计划“、”旅行预演“、“方案分享”五个模块的学习,使孩子对制定旅行方案所需掌握的知识有所了解。
第二阶段:旅行途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精心设计的旅行计划加上研学公司或旅行社的协助,顺利出行基本得到了保障。那接下来,我们就要指导孩子开始考虑“研学”了。还是全员参与的原则。让所有孩子都加入与旅行目的地相关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在具体分工中,可以让选择出行的孩子负责实地考察论证部分,没有出行的孩子负责资料的收集。我常和学生打比方,这就像科研部门,有前方实地探查的,有留守总部技术保障的。这样的安排既解除了未出行孩子的尴尬、又使“在家的研学”有了实效,更让出行的同学明确了自己肩头的责任。三方得利。
第三阶段:旅行总结——不同收获齐分享
依然是全员参与的总结会。但我们不偏重对出行同学旅行照片的展示。我们设计的交流话题一般是:计划与变化怎么看;研究报告展示;完善方案大家谈等等。让参与者与旁观者都能有话可说,提升课程学习的获得感。
三、关于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保障
1、首先谈的还是“资金”保障问题。但其实研学旅行的定义并不一定要五、七、十天国内国外游,周末两天的省内游、单天的市内游也是可以的。只要把中段的研究性学习选题简化些,前段和后段课程都不会受到影响。但资金压力可以减轻、受众面也能扩大。还有对于最少资金预算的“穷游”,我们也是反对的。那意味着食宿、交通都要降低档次,会带来卫生、安全等一系列的隐患。所以,在天数和质量的选择中,我们偏向于缩短天数,而增强旅行的安全保障。
2、其次是实施效果保障。这需要学校、家长、教师、研学公司等多方的合力。
对于学校,问题集中在前段课程的常态课实施安排和中段的出行保障。前段课程中,师资问题不大,因为原本就没有专业老师。只要对旅行有兴趣有热情,就可以鼓励老师来尝试。而课时利用,整合实施是比较好的选择,如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班会课等等。而中段课程中,虽然研学公司和旅行社是执行者,但学校是具体责任人。学生出现任何问题,最后问责的还是学校。而且研学公司工作人员和导游对具体的学生个体并不充分了解,所以除了选择正规的研学公司和旅行社外,随队老师的安排、与家长协调沟通等等都是学校要关注的。
对于老师,课程的具体实施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挑战。前段课程没有固定教材,中段活动中研究活动的组织及突发问题的处理,后段总结活动的策划等等都是需要用心去思考的。充分准备、计划周详、信任学生、联络家长,在一门没有固定内容却有众多资源可选的课程中,教师的所思、所虑都关系着课程的实施效果。像在中段的家长沟通方面,我们的做法是:
A活动确定后,马上成立学生家长微信群、学生QQ群。有些只需和学生商量问题就在QQ群里交流,需要向家长说明的就在学生家长微信群。同时,微信群也给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他们有关出发时间、孩子行囊的准备可以在群里相互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感,
B活动准备中期,需要在家长群里把活动做个详细的介绍,然后给出具体的行程及食宿、交通安排。(此处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立场,要处理好家长权益、学校形象与研学公司利益三者的关系。)
C活动准备后期,主要和家长交流孩子的行囊准备及出发时间的确认。有一些可以小组共用的物品(如药品、相机等)老师也可以做一个协调准备安排。还有出发日、回家日的接送问题,也可以与家长做好沟通。
D旅行中,就是随拍随发照片了,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对于研学公司,一校一品,每个学校的生源是不同的。与其把固定的方案塞给学校,不如在前期就进入课程与师生一起设计方案。如果研学公司能利用自有资源,实现学校团体定制,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主路线中让孩子走出一条不同寻常路,相信声誉也会随之远播。
最好的学习在路上,让孩子的身心到达远方,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话题。
【参考文献】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育部等11部门,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