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家庭教育行为的探讨 --------家长朋友,你真的对孩子好吗?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   作者:尉香梅
[导读] 家庭是孩子出生、成长的最主要场所
        家庭是孩子出生、成长的最主要场所,一天中,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最长,因此家长对子女的一生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却深深考验着家长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念和教养方式,并与家庭以外的因素相互作用,直接、间接影响了孩子的日后发展与成就。下面的两个案例或许会给各位家长朋友一些启发。
案例一:日渐阳光的他
        我们班有一男同学自上初中,没几个人愿意跟他玩,为这事,他也很苦恼。我私下里与学生闲聊,想了解一下原因,不问还好,一问便刹不住车了:学生们争先恐后诉说着这位男同学的种种劣行:爱占小便宜;爱欺负人;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不爱学习,上课捣乱;……。更有知根底者说:“老师,他在小学就这样,同学们都离他远远的”。找到症结了,我便单独找这位男同学谈。先让他自己想一想为什么大家不愿和他交往,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问他想不想和其他同学一样,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与同学和睦相处?答案是肯定的。我将同学们心中的“他”直言相告,之所以会是这种形象,其根本原因还是跟他平日里的言行、处事方式有关。我结合近几周他的表现情况,告诉他怎样处理会更好,他嘴里虽应和着,但心里并不服气。我让他试试看。为了让他心胸开阔一些,我将孩子目前的状况与家长沟通交流,让他能多参与一些活动,帮他树立信心,有利于他与同学的合作和交往。家长给他课余报了个篮球班。一开始,孩子兴致很高,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去了,闹情绪。家长和教练想方设法让他坚持去训练。这位男同学日渐成为我们班打篮球的高手之一,随着体育课篮球比赛次数的增多,他日渐学会与同学协作,同学们的肯定也使他日渐自信了,与同学的摩擦也少了很多。现在,这位男同学虽自制力仍较弱,但一个眼神,他马上就知道错了,做事情也大气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很多,一提起他,同学们会自然地说,李炳辰变化挺大:大多时候挺仗义、不小心眼了。打篮球是这位男同学的强项了,家长又从绘画入手,让他去学素描,当他将自己的作品交给美术老师时,同学们发出了惊叹声:他竟然会画画?竟然还画的这么好?此时的这位男同学腰杆可直了,小嘴抿着,那自豪劲溢于言表;当同学过生日时,他送上自己的佳作作为礼物,他的形象在同学们心中悄无声息地变化着。一分付出,一份收获,满满的正能量。这背后,李炳辰同学的家长付出了很多,他将孩子的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在孩子打退堂鼓时鼓励着、强制着,日日的陪伴终于使孩子日渐阳光、向上。


        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如此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下面的这个案例或许更能让家长朋友警醒。  
        案例二:孩子,你怎么了?
        我们班有一女同学,课堂上坐姿端正,从不违纪,但就是不听讲,作业也不认真、甚至不写;老师找她谈话,每一次都是以孩子无声的沉默而告终。老师你就说吧,爱说啥说啥,这位女生就是能一声不吭。与家长交流,每次家长都表示回去一定会和孩子好好谈谈,但就是没有起色。后来才知道:这位女同学是家长高龄才得到的独生女,女孩的父母真是将孩子当作是掌中宝,从没对孩子说过重话,更别说打、骂了。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子产品,现在孩子长大了,手机自然早就配备上了,而且还能及时更新换代。零花钱方面自不必说,从没缺着。孩子喜欢动漫,每届动漫节孩子都会参加,孩子小时,家长陪着去,现在孩子上初中了,感觉孩子大了,让孩子自己带着上千元,随意支配。孩子手头宽裕,经常从吃的、玩的方面请同学、结识的朋友的客。她交友的范围很广,校内的、校外的都有。手机更是不离身,甚至上学都要带着(学校不允许带手机,被老师抓着多次),班主任就手机的事情与家长交流时,家长竟陈述了让孩子带手机的理由(家长由于工作忙,不在家,需能及时知道孩子的行踪)。当孩子与高年级的同学在QQ群里发生冲突时,家长对同学、老师的话持怀疑态度;当女孩借助她的朋友圈孤立某位同学时,她家长没有对孩子的不妥做法有任何表示;一直到当老师发现女孩偷带手机中午在玩时,家长才发现自己的孩子手机里竟然加入了20多个QQ群、微信群,晚上凌晨1:00多还在多个群里聊天。孩子的父母惊诧了,她眼里听话的好孩子这是怎么了?现在,这孩子经常身体不适,她家长为孩子请假也就随之变成经常,少则半天,多则一天。孩子这样下去,会怎么样呢?我们不得而知。
        家庭教育,随着社会变迁,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家庭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家庭生活礼仪、家庭道德、子女教育、父母教育等,而这诸多内容中,目前最为迫切和亟待解决的是父母教育(也就是对父母进行教育)。只有父母素质提高了,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技巧改善了,孩子才能享受到好的家庭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