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1期   作者:邱文娟
[导读] 一般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称之为留守儿童
        摘要:一般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称之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我国近年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最关键的就在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这是影响他们成长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父母陪伴和管理的缺失,这一份重任就必须由班主任所承担。本文基于试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试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引言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各级学校要积极营造“校园、家园、乐园”式的育人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以亲人般的关爱、家庭般的温馨。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比较敏感,他们需要关心、理解和尊重。我校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建起了“心灵的驿站”,解决了留守儿童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教师还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开心灵的“疙瘩”。学校还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学校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校园心理剧表演、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队会和课外文艺科技比赛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教育活动中增强自信、增长知识、增加才干、增进友谊,引导他们在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做到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
一、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一是性格趋于孤僻。由于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即使相聚也是年头节下的几天时间。平常基本上都由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抚养。由于爷爷、奶奶或姥爷、姥姥年岁已高,对孩子不能做到严加管教,加之文化程度低、教育方式落后,对孩子的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难以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对父母情感的渴望与日俱增,但是一年见不上父母几面的情况不仅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之爱,而且难以把自己的感情或内心活动倾诉给父母,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变得不愿与他人交流,性格慢慢孤僻起来,过分的怕羞和自卑使得自己难以融入集体之中,缺少朋友,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二是在心理上形成障碍。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呵护分不开。在温馨幸福的环境里,孩子心情愉悦,有说有笑,没有心理压力。即使有不愉快,也能在父母的关爱下化忧为喜。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关爱与呵护的缺失会使得孩子心理变得压抑,在他们身上难以找到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有的天真与活泼。看似他们是懂事了、成熟了,其实已经形成了心理障碍。例如,有了困难,他们不向人诉说;有了焦虑,他们默默地承受。久而久之,心理上的压抑会使原本轻轻松松、快快乐乐成长的他们变得心事重重、满怀忧郁。表现在课堂上,他们往往注意力发散,或者悲观失落,或者自暴自弃,不能安心学习。三是认知行为上出现偏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在认知上的教育点拨、行为上的指导矫正,往往有疑问而无法得到圆满的解答,有过错而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教育,使得他们不能对所遇到的事情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以至于在行为上出现偏差,不知道如何做才好。
二、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要想管理和防范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班主任教师首先需要建立“心理档案”,将所有留守儿童的信息进行登记,每一个儿童的家庭、学习、性格、爱好、习惯等方面的表现都需要详细记录,每学期最好还可以开展一次心理测验,以实时监测他们的心理健康指数,一旦有心理问题倾向,教师就需要针对该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并且与其家长联系,共同想办法予以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重视家校沟通,发挥家校合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及时和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要让家长领悟到:父母之爱无可替代,要克服困难,争取双亲中至少有一人留在孩子身边。除此之外,家长还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可有效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使其健康成长。如果父母实在无法长期待在孩子的身边,要经常借助微信视频、QQ聊天、打电话等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也可借助自己艰辛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不易,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经常告知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严格地对待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
四、坚持留守儿童家访工作
        家访是班主任教师深度了解留守儿童的途径,班主任需要在学生父母回家的时期进行家访工作。一方面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学生家长当面表述当前学生出现的问题、良好的表现等。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促进家校合作教育平台的建立。比如笔者除了建立班级群,还专门和留守儿童家长加为好友,其一,可以实时与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其二,可以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其三,可以监督家长每天或每周与孩子的通话、视频时长,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其四,可以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并且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实施远程教育。
五、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
        班级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更是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主要实施者。因此,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首先,班主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逐渐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教育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其次,班主任要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关爱留守儿童,不仅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更要关注他们心理方面的疏导。最后,要注重总结、积累和反思。班主任要在接手班级的第一时间,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状况,尤其要重研究分析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跟踪管理档案以及个案分析档案。
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学校应在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和教师结成对子,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我校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活动,要求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助一”结对帮扶,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定期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留守儿童的情况。我校还努力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教师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结束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成果,因此绝不能忽视这一问题。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某一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构建完善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增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9(03):173.
[2]周艳.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1):106.
[3]孙有喜.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3):89.
[4]李晓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基础教育研究,2019(01):63-65.
[5]戴斌荣.大数据时代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J].江苏教育,2018(8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