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主义精神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期   作者: 谢志宏
[导读] 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摘要: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课程改革也越来越凸显人文精神。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品质,文学素养,学生个性,学生自信心
        一、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
        语文教学需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教育观,要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首先,牢记“学生是人”的原则。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着自己的独特个性、爱好、情感的大写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认识这一点,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和信任学生;才会注重他们的道德品质以及人格养成的教育;才会注重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才会引导他们去发现和形成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使他们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素质教育目标,使其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语文能力及其它各种能力均衡发展的现代人。教书为了育人。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工作目标对准“人”,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坚持教文与育人的统一。成功的教师都在极大程度上遵循这一原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时代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时代。比如于漪,他的全部教学改革活动,贯穿着一条鲜明的红线,那就是“教书育人”。于漪所上的语文课,充分地体现着“文道统一”的精神,在听说读写训练中,结合着思想教育,恰似春风化雨,渗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和承认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着眼于长远的人格成熟和精神成长,才会收到教文育人之功效。
二、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文学性是指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课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如《春》一课,以优美的文笔、流畅鲜活的语言,呈现给我们一个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春天图景。通过配乐朗读,学生脑海便会不断更迭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这些图景都是可感可触可闻。学生流连其中,很自然的感受到作品中的自然美,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又如《皇帝的新装》,通过分角色朗读,以夸张、讽刺的语调表现皇帝、大臣的虚伪、愚昧。至于诗歌,因其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讲求押韵、想象丰富等,更是具有无穷魅力,朗读中能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驰骋想象,享受无穷的乐趣。要让学生从人物性格分析中学会辨别人文美。语文课本收录的大多是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动人的画面、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精辟的言辞、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艺术底蕴。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体会其内心情感,辨别真正的人文美。
        三、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个性化,可理解为注意个体在不同年龄的个性差异与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两个方面。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同时存在,许多过去我们认定是正确的东西,在今天的学生眼里出现了偏差,产生了质疑。

于是我们就多多少少地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比如有学生批评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中,父亲穿越铁栅栏买橘子是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是错误的;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有学生公然赞赏两个骗子是高明的心理专家,他们是为了惩罚昏庸无能的皇帝才冒着生命危险去行骗的,等等。如此种种,说明了当今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的看法是更加贴近当今社会形态的。面对这些与我们过去的认识大相径庭的看法,不要一刀切,生硬地要求他们绝对服从,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教育的对象,以多元的思维去理解,包容学生的见解,给予他们多一点人文关怀,以导为主,使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更加适合当今社会的需要与发展。
        四、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塑造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初中阶段,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孩子们的共同目标,但在他们未来之路上,必然也将面临种种困难。因此进入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一、第二单元都是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如第一单元中的几篇课文从不同方面以不同题材回答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总问题。《在山的那边》用象征手法说明通往理想之路要翻越无数高山,要不怕艰苦跋涉。《走一步  再走一步》讲了一个陷入艰险而后脱险的小故事,说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怎么办。《生命,生命》从动物、植物、人的生命现象说起,直抒胸臆,表达对生命严肃的思考。《紫藤萝瀑布》描写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人生应该豁达、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了解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为他们自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挫折时,应该“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自信、乐观、积极、进取,感悟到生命的真谛就在于“生命的长河虽有曲折但永远前进”人生哲理。自信就是力量,奋斗才能成功。
        五、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人生应该是自觉融入群体生活的,应该能够合群、善于合群。只有如此才能积极维护和促进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才能使个体更好地成功,这就是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到发展的道理。而这一点,语文教材也非常重视。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有体现手足情的《风筝》、朋友情的《羚羊木雕》、母子情的《金色花》、《纸船》、父子情的《陈太丘与友期》及体现家庭生活的《散步》、《咏雪》等,其中的浓浓深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其实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家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往往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时代内容。这些课文,无疑教育学生要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即善于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绪(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等),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主动来感染、改变对方的感受与情绪(就像《散步》中的“我”),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有可能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些正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内涵。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挖掘语文课本里的人文主义因素,更好地使用教材,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给予学生更丰富的人文关怀,就能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实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
        参考文献:[1]立足语文学科优势 努力弘扬人文精神[J]. 刘静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3(03)
        [2]润物细无声——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李庆洁.  科技资讯. 201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