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学科中的德育功能

发表时间:2020/9/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2期   作者: 郝秀华
[导读]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摘要: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标的要求,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同一学科的同一渗透点、同一渗透途径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我们要努力探索,多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形成操作性较高的教学模式,以便
在以后课堂教学中有据可依。
关键词:化学;德育;方法
     结合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化学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对人类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比如讲钢铁冶炼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钢铁史。我国在2400年前已能冶炼铁,约在2200年前已能炼铜。通过这些史料,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
而且使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即要意识到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目的是把人教育成“人”,把德育有机地寓于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优良品质的教育等等。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化学史,在很多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辉煌的化学文化。
        《 中学化学大纲》不仅规定了智能教育方面的任务,还规定了思想品德方面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观念的更新,人们已经改变了德育的实施仅仅是专职德育教师或思想品德课老师的专利这种陈旧观念,从而 树立起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正确认识。那么,如何按照德育工作的要求,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内容,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工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便重要的新课题。作为一名年轻的化学教师,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作为一名年轻的化学教师,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利用实验课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是仪器的使用,还是实验的基本操作,都要求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而不能粗枝大叶、凭空臆造。在纯碱教学时,可以介绍我国化工专家、制碱的先驱者候德榜的事迹。他从小热爱祖国,焦虑旧中国的科学落后、贫困和软弱。于是,他发奋学习,以优异成绩获得公费留美学习。

学成之后,他放弃了国外高新聘用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国外对制碱技术的垄断,1926年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获万国博览会金奖。

二、挖掘教材内容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没有环保意识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这也是我们化学老师常要求自己的一句名言。不仅老师要有环保意识,而且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讲空气时介绍被污染空气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比如近期在国内发现的非典就是在空气中传播的病菌造成许多无辜的人被感染,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讲水时介绍工业生产的“三废”对农作物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讲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时贯穿于“酸雨”的形成。讲有机化学时,介绍塑料、橡胶的组成、危害性及如何将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引导学生提倡“消除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进行氯气制取实验时,强调学生注意尾气的吸收,以免对大气造成污染,等等。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启迪学生热爱自然,增强环保的意识;教育他们积极承担起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是很多的。只有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去探索 ,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培养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人才。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只有深入地了解,才会在平常教学中自觉、灵活地加以运用,要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不为德育而德育。钢用在刀刃上,有时需大讲特讲,有时则需点到为止,总之应恰到好处。如此不仅传道解惑,而是增强趣味性,利用学生理解和记亿,又顺利实施德育,可谓一举多得。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还是应认真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等特点,牢牢抓住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地位,抓住了他们的实际,就抓住了一切,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有效德育,否则便是一厢情愿,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
最后,愿人人都成为优秀的德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1]渗透德育优化化学学科的育才功能[J].张秀銮.成才之路,2013(23):25.

[2]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 王波.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